華聲在線11月5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鎮東)11月1日,“南京大學食堂售999元帝王蟹”詞條沖上熱搜,當4.2斤重的鮮活帝王蟹以999元的標價出現在該校仙林校區第九食堂價目表上時,這只“天價螃蟹”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
11月4日,該校回應:為在校園內進一步弘揚勤儉節約風尚,負責該窗口經營的餐飲企業已對現有菜式供應進行調整,確保菜式更加豐富多元、實惠親民,更好地契合大學食堂的基本定位。
“大學食堂,成年人的世界,明碼標價,有何不可?”
“有能力就吃,沒能力就努力吃。”
“幾個同學湊伙一起嘗嘗,難道不是很有趣的大學體驗嗎?”
……
一邊是學生拼單嘗鮮的新奇體驗,一邊是與大學生經濟現狀脫節的尖銳質疑,高校食堂的“寵愛”邊界在哪,成為熱議焦點。
網圖
據網上圖文顯示,在該校食堂窗口前,展示有帝王蟹、長腳蟹、波士頓龍蝦、石斑魚等鮮活海鮮食材,顯示標價為數十元到近千元不等,其中帝王蟹(4.2斤)標價為999元一只,長腳蟹(1.9斤)標價為348元一只,波士頓龍蝦(0.9—1斤)標價為158元一只。此外還標有“海鮮免費加工”字樣,做法支持白灼、蒜蓉、椒鹽、火鍋等
爭議的核心,繞不開一組扎心的數據。某調研機構發布的《2025年大學生消費習慣報告》顯示,當前全國大學生月均生活費為1744元,其中1301—1600元區間占比最高,達22.3%;其后的分別為1601—1900元(16.7%)、1901—2200元(16.5%)與1001—1300元(14.8%)。這意味著,999元的帝王蟹,已超過近半數學生半個月的生活開支。
“食堂并沒有取消多樣的平價菜,只是多了個選擇而已。”南大大三學生李同學說。在支持者看來,高校食堂引入高端食材是市場化嘗試,滿足了學生的差異化需求,賣海鮮的檔口在全校百余個檔口中僅占1個,并未影響平價餐飲的供應。部分教育從業者也表示,這是高校后勤服務與時俱進的表現,能讓學生在校園內接觸多元消費場景。
反對聲音則直指“消費觀”與“公益屬性”的矛盾。大學生沒有獨立經濟能力,花父母的錢為“新奇感”買單,不是值得提倡的事,高校食堂自帶公益屬性,核心使命應是保障學生基本餐飲需求,有限的資源更應投入到提升平價菜品質、優化就餐環境上,而非服務小眾高端需求。有網友更犀利評論:“勤儉節約是高校的育人理念之一,食堂賣帝王蟹,傳遞的導向值得商榷。”

目前,南京大學似乎已下架帝王蟹。同時,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實踐平臺“新潮”公眾號發布的《高校食堂改革不會止于一只帝王蟹》一文,引發了新的思考。文章提出:“校園不會因一道菜助長奢靡,學生也不會因一頓飯盲目攀比。節儉是美德,合理消費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對于偶爾的嘗鮮,不妨多一些平常心。”
一只帝王蟹,戳中了高校餐飲改革的痛點——如何在保障公益屬性與滿足多元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這或許比爭論“該不該賣帝王蟹”更有意義。
湖南高校食堂有哪些“寶藏美食”?近日,本報發起《湖南高校干飯攻略》征集活動,歡迎廣大讀者與高校師生積極投稿,展現校園餐桌的煙火氣與新變化。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