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敦煌的鳴沙山和月牙泉,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光影交錯間,月牙泉靜臥于沙山環抱之中,構成一副動人心魄的絕美畫卷。而在景區內有一副描繪此番美景的楹聯:“一灣水曲似月宮,仙境滌塵心,頓起煙霞泉石念;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傳逸響,恍聞絲竹管弦聲。”作者是清代敦煌知縣黃萬春。他筆下的鳴沙山,流動的沙粒在陽光照射下,晶瑩剔透,色彩繽紛;而“天傳逸響”,是對“鳴沙”的另一番注解,風吹沙鳴,猶如絲竹管弦之聲,仿佛莫高窟壁畫中的飛天舞樂。想象一下這番場景,月宮旖旎,仙境婆娑,煙霞點染,泉石空靈,疑為仙境。
聽到這你可能想問了,那沙漠和清泉為什么能在這里和諧共生呢?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地下潛流的補給形成這片藍色奇跡,二是環繞泉水的沙山構成了獨特的地形,風吹過時形成上升氣流,如同一位忠實的守護者,不斷將滑落的沙粒重新送回山脊。
這灣清泉,就像沙漠清澈的眼睛,它見證著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默默守護著莫高窟的燦爛文化。它不僅是自然的奇跡,更是敦煌這座西域古城千年建設發展的生動縮影。
沙與泉的千年相守,是大自然的饋贈和智慧——它告訴我們,即便在最嚴酷的環境里,生命依然能找到存續的智慧。畢竟在荒蕪處盛開的生機,往往才最動人。
策劃/王華玉 張嘉詩
文案/張嘉詩、高依婷(實習生)
剪輯/趙一昕(實習生)
責編:潘華
一審:陳永剛
二審:趙雨杉
三審:文鳳雛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