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寧莎鷗
“希望法國音樂家能來長沙學習交流,也歡迎長沙音樂家去法國做客。”法國著名鋼琴家米歇爾·達爾貝托說道。4日,第七屆中法文化論壇在長沙閉幕。為期3天的活動里,共開展了15場別開生面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式、主旨演講、市長圓桌對話等構筑起核心交流脈絡;6場平行論壇聚焦文旅融合、科技賦能、藝術傳承等前沿議題;湖湘非遺展示、中法藝術家音樂會、夜游星城等特色活動,以沉浸式體驗打破文化邊界,讓中法文明在湘江之濱深情共鳴。
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梁
當塞納河的浪漫與湘江的靈動交匯,一場跨越山海的文明對話,在長沙奏響了華彩樂章。論壇情定長沙,自有淵源,百年前,毛澤東、蔡和森等在長沙創立新民學會,組織數百名湖湘青年遠赴法國勤工儉學。他們當年在蒙達爾紀市雷蒙特列街15號的重要活動舊址,如今已建成中法友好紀念館。長沙近年與法國在文化藝術、學術交流、經貿合作上的聯系也日益頻繁。今年前三季度,長沙對法經貿合作同比增長5.6%。
本次論壇,更是搭建了高層次、多維度的對話橋梁,論壇期間,兩國嘉賓在文化、藝術、教育等多元領域各抒己見、碰撞觀點。
湖南省作協主席湯素蘭就表示:“法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同時又特別時尚,特別年輕,長沙也是一個既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又很年輕的城市。我覺得特別需要法國這樣的文化來注入、進行碰撞。在相互碰撞當中,多元共生,推陳出新。”
從城市治理的經驗分享,到具體領域的務實合作,6場平行論壇則緊扣時代脈搏,將理念轉化為行動,共同構筑起中法文化交流的立體圖景。
法國嘉賓深情 點贊長沙
“我很享受長沙的舞臺。”法國著名女歌唱家李阿娜·佛麗(Liane Foly)在接受論壇邀請之后,就十分期待長沙之行。為充分體驗山水洲城的氛圍,她更是提前9天早早抵長。“長沙不夜城的燈火璀璨。長沙人似乎總能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感,平靜的氛圍讓我印象深刻。”佛麗表示。
作為東道主,本屆論壇期間,長沙開展了非遺展、美食體驗周、交流音樂會等活動,通過美食、非遺、音樂這些生動的元素,給法國嘉賓留下了可觸碰、可感知的城市印象,長沙也贏得了大家的點贊。
2日晚,參加本屆論壇的中外嘉賓,乘游輪夜游湘江。橘子洲光影流轉,杜甫江閣燈火鎏金,“一江兩岸”的現代樓宇與古韻建筑在夜色中交織成畫,卡慕酒業集團總裁西里爾·卡慕由衷贊嘆:“長沙相當漂亮。”法國嘉賓奧雷利安則被非遺展中的長沙剪紙迷住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贈送給他一幅人像剪影,他興奮地表示:“這是一件藝術精品,太迷人了。”
鋼琴家米歇爾·達爾貝托則已經是第5次來長了。“我對長沙印象深刻,”達爾貝托表示,“它永遠在不斷發展,顯得那么地朝氣蓬勃。”
長沙日益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熱土
近年來,長沙致力于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日益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熱土。本屆論壇也是長沙文旅對外推廣的絕佳契機。
在“文化旅游與城市發展論壇”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易鷹就分享了四則故事,包括“東方睡美人”辛追夫人的傳奇故事、中國古代“百科全書”的鮮活故事、一位熱血青年的奮斗故事、中法友誼的動人故事,生動反映了長沙作為“東亞文化之都”、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和“楚漢名城”的文化名片,馬王堆漢墓、長沙出土簡牘、岳麓山、橘子洲、新民學會舊址、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等豐富多彩的文旅資源和其背后的故事得以全面、深度展示,讓觀眾進一步了解了長沙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
長沙以更加自信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口碑是“長沙吸引力”的閃亮名片:榮膺“東亞文化之都”、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桂冠,躋身“全球100目的地”榜單。數據是“長沙吸引力”最有力的注腳: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長沙市接待入境游客32.74萬人次,同口徑比增長44.72%;實現入境游客總花費2.23億美元,同口徑比增長34.91%,有效促進消費鏈條延伸與產業升級。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