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只要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就能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有人不禁要問,機遇在哪里?
回首重工業、外貿及制造業、互聯網及平臺經濟帶動的三次大變局,侃財君大膽斷言:“人工智能+”,將是改寫未來發展圖景的重大機遇。

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拍攝的人工智能標志。圖源:新華社
約30年前,我國全方位、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
約20年前,我國一大批互聯網公司在世界上嶄露頭角;
10年前,我國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今年,我國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
10年,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的時間節點。
近10年,“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用網絡把人、信息、商品和服務前所未有地連在一起。
而今天,移動互聯網硬件環境成熟,在“互聯網+”基礎上,“人工智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為經濟社會帶來更全面、系統和深刻的變革。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參觀者在展覽現場體驗AI輔助的創意視頻制作。圖源:新華社
想象一下,工廠里的機器能自己“思考”如何生產效率最高;農田里的無人機能“看懂”作物長勢,精準施肥;城市大腦能實時“預判”哪里會堵車并自動疏導;醫院里的AI能幫醫生更快、更準地發現疾病……
“人工智能時代與互聯網時代有所不同。”
專家認為,相比“互聯網+”,“人工智能+”給未來帶來變化的時間更長,對社會影響更深層、更巨大。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人工智能產業已在我國遍地開花。今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成為扭轉中美AI競賽戰局的標志性時刻;“杭州六小龍”引發的熱議,更是將人工智能競爭推上新的高度。
今年8月,隨著《意見》出臺,“人工智能+”正式上升為國家行動。一場圍繞“AI+”的區域競跑,進入白熱化。
展望未來10年,《意見》提出的目標清晰而宏大——
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劃重點:從70%到90%,意味著智能設備將像今天的手機一樣普及;“重要增長極”,說明AI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人工智能會像水電煤氣一樣,成為城市和生活的“基礎設施”。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覽現場,參觀者與AI機器人零距離互動。圖源:新華社
“人工智能+”,應該怎么“+”?
《意見》從六個方面——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勾勒出了一幅AI融合路線圖。
我們要搞清楚,人工智能,分為基礎層、技術層以及應用層。
基礎層包括云計算、芯片、傳感器等領域;技術層包括學習框架、智能平臺、算法開發等領域;應用層包括行業解決方案(智慧醫療、智慧文旅)、硬件產品(機器人、無人駕駛)和軟件產品(語音助手、圖像處理系統)。
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主要是圍繞這三個關鍵領域。但在三個層面中,應用層關注度最高。畢竟,“人工智能+”可賦能千行百業,場景應用遍及智能政務、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文旅、醫療、教育、養老等方方面面。
放眼全國,無論東西南北,各省搶灘人工智能新風口的決心,幾乎是一致的。
上海提出“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建設”,浙江支持杭州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四川將人工智能列為“一號創新工程”,安徽劍指“世界級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10月30日,湖南發布《湖南省貫徹落實國務院“人工智能+”行動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催生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產業集聚地和應用示范地。
人工智能競爭,先“上牌桌”才有未來。
湖南《方案》明確了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和治理能力五大重點方向,涵蓋基礎研究、先進制造、文化旅游、自動駕駛、醫療健康等14個具體領域。
在產業發展領域,湖南將推動人工智能與“4×4”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融合,以制造領域垂類大模型為核心驅動力,圍繞工程機械、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鏈提升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在中聯智慧產業城,AI智能機器人“小谷”在語音指令下,快速鎖定故障設備位置,自動生成報修單、匹配工程師,并能基于歷史數據智能生成解決方案。圖源:中聯重科
從目前各省政策來看,注重基礎研究、推進技術攻關是共同特征,賦能哪些應用場景,反映出當地的特色和優勢。對湖南而言,先進制造可謂“殷實家底”。湖南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首先就是要鞏固本土優勢產業。
《方案》公布,湖南部署產業提質、科技創新、筑底強基、人才引育、改革賦能、開放合作六大行動,明確十大支持措施,包括每年發放1億元算力券,對新獲批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每年支持500萬元,連續支持三年等。
五大方向、六大行動、十大措施……湖南實施“人工智能+”的路徑已經清晰。那么,湖南能否在人工智能領域上演“彎道超車”,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鄭旋
責編:蘭宇琪
一審:蘭宇琪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侃財邦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