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4日訊(記者 彭詩思 金慧)音韻相融,美美與共。第七屆中法文化論壇在長沙舉辦期間,11月3日晚,中法藝術家交流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辦,匯集中法兩國的頂尖藝術家,以音樂為媒,上演了一場深刻而動人的文明對話。

晚上8時整,法國著名女歌手李阿娜·佛麗款款登臺,一連演繹《玫瑰人生》等四首經典法國歌曲。“他的輕吻仍留在我的眼梢,一抹笑意掠過他的唇角”,這首誕生于1946年的法國香頌,此刻在湘江之畔回響。在佛麗醇厚磁性、情感豐富的歌聲中,觀眾們仿佛回到那段浪漫而詩意的舊日時光,輕嗅塞納河畔的神秘芳香。中國鋼琴家曲大衛的伴奏恰到好處,中西藝術家的默契配合讓經典煥發新生。

指揮家范燾執棒長沙交響樂團,重奏法國作曲家比才的經典作品《卡門序曲》,用緊湊激昂的旋律、豐富的音色變化盡展斗牛場景的狂熱氛圍;改編自湖南花鼓戲的管弦樂節目《劉海砍樵》更讓人耳目一新,通過滑音和特種弱音器生動再現湖南鄉音的韻味,中西合璧的演出形式賦予其全新的藝術表現力。
“宛轉詳盡。情與詞偕。”湘劇表演藝術家周帆獻上了經典劇目《拜月記》選段,講述尚書之女王瑞蘭和書生蔣世隆的愛情故事,憑借婉轉的唱腔、細膩的表演,將藝術性和觀賞性高度統一,讓觀眾對中國傳統戲劇的藝術形式和魅力有了直觀感受。臺下,法國觀眾凝神欣賞,現場一位嘉賓表示:“我能感受到旋律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中國文化太有魅力了!”

法國鋼琴大師米歇爾·達爾貝托演奏的莫扎特《C大調第21號鋼琴協奏曲》第2、3樂章,展現了其深厚的藝術造詣,指尖流淌出的優美音符深深觸動在場聽眾的心弦。

隨后,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黃英登場與其聯袂演繹法國作曲家福雷的藝術歌曲《夢后》,純凈剔透的音色伴著細膩流暢的琴音,令人深深沉醉。一曲輕盈明快、高亢嘹亮的哈薩克族民歌改編曲《瑪依拉》,則在她的傾情演繹下,彰顯出中國民族音樂的蓬勃生命力。

由中國鋼琴家宋思衡演奏的《保衛黃河》,在原大合唱的基礎上,以西方音樂中鋼琴協奏曲的表現形式,濃縮精華內容,勾勒出一幅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的宏偉畫卷,鋼琴家充滿激情的演奏,將樂曲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當熟悉的旋律響起,長沙交響樂團的管弦樂演奏節目《瀏陽河》壓軸出場,昭示著音樂會臨近尾聲,這首經久不衰的湖南民歌用明朗熱烈的曲調表達出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引起在場聽眾澎湃心潮。一曲終了,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整場音樂會歷時一個半小時,八組節目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西方古典與中國傳統交替上演,法國香頌與湖南湘韻相互呼應,展現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圖景。
謝幕后,一位中國觀眾仍駐足不愿離去,動情感慨道:“今晚的音樂會讓我看到了文化交流最美好的樣子,這就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真正內涵。”
“音樂是一種世界語,它能跨越一切國界與隔閡,直抵人心。”歌手佛麗說,中法作為東西方兩大文明古國,通過音樂傳遞出的和平、愛與和諧,將為推動世界多元對話與增進相互理解貢獻力量,她期待未來有一天能夠用中文唱出心中的旋律。

以樂會友,其樂融融。本次活動不僅展現了中法兩國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藝術魅力,為第七屆中法文化論壇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以音樂為橋梁,讓中法兩國藝術家實現了心靈的對話,進一步促進彼此理解、加深雙方友誼。(本新聞由長沙交響樂團供圖)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