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17日訊(通訊員 熊昭宇 周慧雨)近日,道縣人民醫院門診放射科上演感人一幕:保潔員何全娥在工作中拾得一條價值3500元的白金項鏈,第一時間主動上交并協助尋找失主,最終通過監控排查與多方聯動,僅用2小時便將項鏈歸還失主陳女士。這一平凡崗位上的暖心善舉,不僅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人文關懷,更成為該院“醫療服務提升行動”中“技術與溫度同行”的生動注腳。
(失主陳女士向何全娥(右)表示感謝)
“看病本就急,丟了東西更心焦,必須趕緊找到失主!”
10月14日上午,何全娥在門診放射科走廊進行日常保潔時,發現地面角落處有一條閃著銀光的項鏈。“當時撿起一看,吊墜挺精致,看著就貴重。”她回憶道,“患者來醫院看病本來就心急,丟了東西肯定更著急,說不定還是救命錢買的首飾。”來不及多想,她立刻將項鏈交給門診放射科值班醫生,并主動提出協助尋找失主。
值班醫生隨即啟動醫院失物招領機制:一方面主動聯系管理部門綜治辦請求協助尋找失主,另一方面調取走廊監控錄像追溯。經過2小時的細致排查,監控顯示項鏈為前一日就診的陳女士遺落。醫院迅速通過掛號信息聯系上陳女士,此時她正因丟失項鏈焦急萬分,甚至已準備放棄尋找。
“本以為找不回來了,沒想到醫院員工這么負責!”
“太感謝了!這條項鏈是我結婚紀念日的禮物,對我意義重大!”陳女士趕到醫院取回項鏈時,緊緊握住何全娥的手連聲道謝,并當場寫下感謝信。她在信中寫道:“本來以為在人來人往的醫院丟了東西,找回的希望渺茫,沒想到何大姐和醫院工作人員這么認真負責,不僅幫我找回了項鏈,更讓我感受到了醫院的溫暖。”
(失主手寫感謝信)
面對感謝,何全娥樸實地笑著說:“撿到東西還給人家,是本分。我們醫院常說‘患者的事無小事’,這點小事不算啥。”
從“拾金不昧”到“人文醫療”:讓每個角落都有溫度
“患者到醫院,需要的不僅是精準的診療技術,更是一份安心與信賴。”道縣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何全娥的行為看似平凡,卻折射出醫院長期以來對員工道德素養和人文關懷的重視。近年來,該院以醫療服務提升活動為抓手,將“人文關懷”融入醫療服務全流程——從導診的微笑指引、候診區的便民服務,到病房里的耐心溝通,再到如今平凡崗位上的拾金不昧,每一個細節都在傳遞“醫者仁心”的溫度。
“技術是骨架,溫度是血肉。”該院主要負責人強調,未來將持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員工培訓、榜樣宣傳等方式,讓“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滲透到每個崗位,讓醫療服務既有“精準診療”的力度,也有“人文關懷”的厚度,真正成為患者信賴的“暖心醫院”。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