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作》2025年第9期刊發岳陽縣委書記肖湘暉署名文章《打造優質富民產業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岳陽縣農業產業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推介。:



打造優質富民產業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肖湘暉
在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會上,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要堅持把產業幫扶、就業幫扶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市場化機制提高幫扶的可持續性,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岳陽縣堅決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聚焦“三子一車間”發力,著力打造優質富民產業,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一、稻子:穩住糧食生產“基本盤”
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積極推廣成功經驗,促進糧食穩產提質,確保常年保持種糧面積120萬畝、產糧51萬噸以上,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強化耕地保護,確保良田種糧。明確惠農補貼耕地用途管控負面清單,建成耕地動態實時監測系統,全力整改銷號非糧化、非農化圖斑,堅決守住耕地紅線。推進8萬畝酸化耕地綜合技術示范,深化藥肥減量和農膜回收行動,力爭農藥總量同比減少2%以上、農膜回收率在8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在92%以上。采取財政投入、主體自籌和金融資本參與的方式,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力確保良田種糧。強化制度保障,支持農民種糧。建立“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到戶”的責任體系,組織200余名農技員成立16支服務小分隊,進駐田間地頭,確保種糧任務落實到位、田間管理優質高效。出臺一攬子惠農政策措施,通過行政與市場“兩只手”,強化貸款、化肥、種子、油料等要素保障,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氣象、水利等部門溝通會商工作機制,積極應對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確保“災年不減產”。強化示范服務,促進高效種糧。推廣“211”(以夫妻2人為主體,種植雙季水稻100畝,年收益10萬元以上)家庭適度規模種糧模式,實現降本增效。建強農機聯合社,推廣網上“打農機”服務,全縣統一派單、統一價格、統一服務質量,實現鄉鎮農機服務全覆蓋。全縣推廣“企業+主體+村集體”三方聯建模式,打造60萬平方米設施育秧大棚,年服務能力突破20萬畝。做優12萬畝可溯源的綠色原糧生產基地,推動岳陽大米、鐵山大米等品牌外銷出口,打響“鐵山源”生態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
二、鴿子:培育鄉村振興“領頭雁”
堅持把“岳陽王鴿”作為“一縣一特”產業來抓,持續擴產能、優品質、強保障、提效益,努力把“小鴿子”培育成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壯大產業規模。完善岳陽王鴿產業發展規劃,設立1000萬元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推廣“233”適度規模養殖模式(夫妻二人養殖3000對種鴿,年收益30萬元以上),實施良種培育、綠色養殖、精深加工、品牌創建、富民惠農、三產融合“六大工程”,推動鴿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群化發展。加快推進岳陽王鴿產業園建設,以全民鴿業、湘佳牧業為龍頭,整合11家規模以上企業、30家專業合作社、275戶肉鴿養殖大戶,打造中南地區最大的肉鴿、蛋鴿生產基地,全力打響“岳陽王鴿”區域公用品牌。優化品種培育。與科研院校合作,成立“肉鴿研究基地”“博士生工作站”,系統開展岳陽王鴿原種選育、新品種培育,制定繁育、養殖、屠宰、加工、儲存、運輸、烹飪等全套標準化生產規程,掌握行業領域“話語權”。與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聯網管理,實現所有鴿產品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建設放心鴿場,實行掛牌認證,優先享受乳鴿、飼料、投入品供應等價格優惠。搭建“智慧鴿業”數字平臺,打造一批標準化鴿舍、自動孵化車間,實現肉鴿喂養自動化、防疫標準化、管理規范化。創新聯農模式。采取“協會+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形式,加強利益聯結,采取統一種苗、統一防疫、統一指導、統一采購、統一價格、統一銷售“六統一”模式,讓農民成為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和受益者。支持金融領域對肉鴿養殖企業主體進行全鏈條授信、動態化管理,最大限度滿足經營主體融資需求。鼓勵村集體組織支持、參與、領辦合作社,建立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政府保發展、村組保效益、農戶保增收”的多贏目標。堅持融合發展。構建產、加、銷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打造集“種鴿養殖—鴿苗供應—商品鴿養殖—肉鴿加工—品牌營銷”于一體的鴿產業化聯合體。大力保護傳承岳陽王鴿制作技藝,深度融入健康養生、網絡電商、鄉村“一條龍”等產業,推動產業鏈延伸到百姓餐桌、產品直達消費終端。堅持文旅融合,深入發掘岳陽王鴿的歷史文化內涵,加快建設岳陽王鴿文化博物館、岳陽王鴿主題公園,打造岳陽縣全域旅游新名片。
三、柚子:種好家門口的“搖錢樹”
充分挖掘縣域金盆柚種植優勢,大力發展適度規模家庭農場和庭院經濟,聚焦“農頭工尾”延鏈補鏈強鏈,致力將金盆柚打造成老百姓家門口的“搖錢樹”。強化政策支持。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岳陽金盆柚產業規劃、種質資源、科技服務、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公用品牌、招商引資等領域。整合財政、農業農村、林業、自然資源等部門利好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岳陽金盆柚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和種苗基地建設。對集中連片100畝以上的種植基地、按照技術標準建設的精品果園,獎補10萬元/個。對有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需求的種植主體,優先納入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加快示范創建。加快岳陽金盆柚種苗基地建設,規范種苗市場經營管理,確保種苗純正健康。與湖南農業大學合作,辦好新墻鎮柚香苑種植示范園,制定岳陽金盆柚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和示范園創建標準,打造10個以上精品果園。以“種得了、管得好、早見效”為原則,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實行標準化種植,推動岳陽金盆柚種植提質擴面,實現3萬畝目標。推廣三興家庭農場“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健全聯農帶富機制,促進更多群眾穩定增收。著力延鏈增效。組織赴外地學習考察,培育、引進岳陽金盆柚加工企業和成熟產品生產線,開拓“農頭工尾”新賽道,打造岳陽金盆柚特色產業園。深挖岳陽縣金盆柚歷史,講好“柚文化”“柚產業”故事,唱響文化品牌,打造地域標識。突出岳陽金盆柚全產業鏈建設,構建集種苗繁育、標準示范、倉儲運輸、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品牌推廣、農旅融合于一體的完整產業生態,提升綜合效益。
四、車間:打造創業帶富“幸福倉”
把加強就業幫扶車間建設作為創業帶富的重要舉措,突出“引、幫、育、管”機制建設,支持引導市場主體因地制宜建設就業幫扶車間,助力更多群眾就近就業增收。突出“引”,把就業幫扶車間建近。堅持把引商回歸和返鄉創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挖掘我縣“臨市區近省城”的區位優勢、“空鐵公水”的交通優勢、“成規模多鏈條”的產業優勢,制定有針對性的招商版圖,通過商會聯系在外鄉友老板、鄉鎮人社站聯系返鄉探親人員,積極引導其返鄉創業、落戶鎮村,帶動更多群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突出“幫”,把就業幫扶車間建強。2019年以來,全縣共為就業幫扶車間發放帶動就業補貼78.2萬元、穩崗補貼87萬元、創業貸款514萬元,有力支持了幫扶車間做大做強。下一步,將繼續優化幫扶措施,常態化為幫扶車間發布用工信息、加強用工培訓,促進更多脫貧人口和幫扶車間“雙向奔赴”。加大惠企幫扶力度,對符合享受返鄉創業政策、一次性創業補貼、社保補貼、場地費和物流費補貼的就業幫扶車間,及時足額發放補貼。突出“育”,把就業幫扶車間建活。強化聯合培育,組織人社、財政、農業、商糧、工信、發改等部門和各鄉鎮,圍繞糧食、岳陽王鴿、金盆柚、茶葉、中藥材等縣域特色農業產業,積極培育一批新的就業幫扶車間,打造一批新的勞務特色品牌。盤活村集體的閑置村部、校舍、土地等資源,因地制宜引進更多幫扶車間,推動企業與村集體經濟合作共贏。對在鄉鎮村正常經營,吸納脫貧勞動力3人以上并穩定就業6個月的企業,支持其申報就業幫扶車間。突出“管”,把就業幫扶車間建優。建立就業幫扶車間結對聯系機制,落實清單管理,強化日常監管,幫助就業幫扶車間及時解決用工、維權和經營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就業幫扶車間正常運行。對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人口比例較低的,加強職業介紹,提高用工比例;對暫時遇到經營困難,并有望恢復正常經營的就業幫扶車間,適度放寬退出標準,加強跟蹤服務;對停止生產經營超過3個月,經幫扶后仍無法恢復正常經營,或者持續6個月以上就業低于3人的,取消“就業幫扶車間”稱號和政策支持,營造優勝劣汰、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作者為岳陽縣委書記)
責編:周培
一審:周培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