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徐典波
汨羅江畔,秋風送爽;千年民俗,薪火不熄。
10月6日,當明月爬上汨羅新市古鎮的寶塔尖時,千年習俗“耍寶塔”的火焰被點燃,映照著一張張洋溢著喜悅的臉龐。
中秋“耍寶塔”,是汨羅市新市街道一項獨特而古老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源自元末明初的古老民俗,與紀念屈原龍舟文化一脈相承,從最初祈愿水運平安的儀式,逐漸演變為象征國泰民安、團圓豐收的中秋民俗盛典。
夜幕降臨,新市老街家家戶戶門口掛起大紅燈籠,街巷豎起閃動紅黃藍燈光的“寶塔”。紅塔廣場正中央,七層古塔被裝扮一新,塔身周圍堆滿由民眾自發捐獻的干柴、木料和特制的松脂。
晚7時許,在一位族中長者的高聲誦念中,象征著吉祥的火把被投入塔基內。剎那間,這座高約8米的磚塔火星迸濺,烈焰騰空而起。兩條“彩龍”圍繞著燒得通紅的寶塔歡騰起舞,現場鑼聲激昂,人們熱情高漲。
“寶塔燃起來啦!”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塔身仿佛被注入生命,在火光中呈現出流動的金紅色彩?;鹧嬖綗酵?,先是燒紅了寶塔,繼而映紅江水,連天空也映紅了。
塔周圍,人潮涌動,笑語喧天。久居外地的親友回來了,外出務工的游子歸來了,慕名而來的游客趕來了,大家趕在這一天,齊聚在塔下。長者指著火光,講述著“耍寶塔”的古老故事;年輕人舉著手機,記錄下這震撼的場景,分享給遠方的朋友……
“從談戀愛開始,我和妻子就每年中秋都會看‘耍寶塔’?!睅е襾碲s集的伏先生說,“耍寶塔”寓意團團圓圓,是他們愛情和甜蜜生活的見證,更是凝聚人心的文化符號。
耍寶塔,祭河神,放河燈,唱老戲,集體拜月……隨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增強,新市古鎮“耍寶塔”習俗得到汨羅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傳承展示活動已成功舉辦9屆,活動在保留傳統基礎上,不斷更新融入時代新意。
當晚,新市古鎮書院內,設置民俗文化展,展示著與古鎮歷史、龍舟文化、農耕文化相關的圖文和實物。沿著汨羅江九巷十碼頭,手工藝人現場制作與月亮、寶塔相關的文創產品,讓古老民俗以更鮮活的方式走近年輕人。
“我們不僅要‘守塔’,更要‘活塔’?!碑斖砼e行的新市古鎮寓外鄉友中秋聯誼雅集上,新市街道辦事處主任黃明表示,要不斷擦亮新市古鎮文化名片,讓“耍寶塔”這項千年民俗,成為帶動地方文化振興、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活力源泉。
責編:伍鏌
一審:伍鏌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