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亂如麻”到“美如畫”,這場蛻變的密碼,就藏在蘇仙區神憩乾瓏小區“共治、共管、共享”的治理實踐與“家門口解紛站”中。(郴州市委宣傳部供圖)梁可庭 胡 哲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走進郴州市北湖一號小區,曾經破損的路面平整如新,雜亂停放的車輛井然有序,這個昔日的問題小區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實現溫暖蝶變。這是郴州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的縮影。
近年來,郴州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持續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一系列務實舉措,著力為基層松綁減負,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減負,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
為基層減負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內在要求,也是需要久久為功的長期任務,從2022年3月出臺《關于進一步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到2024年4月出臺《關于深化拓展“七減”措施進一步為基層減負賦能的通知》,郴州以“七減”措施為刃,斬向文山會海、過度督檢、指尖負擔等沉疴,讓干部從“疲于應付”轉向“聚力實干”。
過于頻繁的督查檢查考核會加重基層負擔。郴州嚴格實行“無計劃不督”“無程序不督”,推行“賦碼督查”“組團督查”,同類事項合并開展。全市計劃事項由2019年的172項連續壓減至2024年的17項,精簡率達90%。“過去疲于應付督查,現在精力全撲在實事上!”北湖區保和瑤族鄉保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靖的感慨,道出基層減負后的真切變化。
“零接待”更讓減法做到心坎上。2024年6月起,郴州實施市內公務用餐“零接待”改革。除會議、培訓用餐和市外來賓接待外,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相關公務活動,接待單位不再安排公務接待餐,統一在機關食堂掃碼就餐。
“過去陪餐耗時耗錢,現在20分鐘解決,清爽!”郴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歐陽占才介紹,今年1-6月,全市(含縣市區)公務接待費支出較上年同期減少1390.99萬元,同比下降88.22%,許多基層單位公務接待支出直接降至為0。
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郴州市委組織部介紹,為“大車”減負,全市建立鄉鎮履職事項清單,明確基本履職事項平均115項、配合事項111項、上收事項127項,厘清鄉鎮(街道)權責邊界;為“小馬”賦能,郴州充實基層力量、提升干部待遇、加強干部培訓、規范村級掛牌,駐村工作隊增至519支,村支書月報酬得到提高。
減負的刀刃同樣揮向“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北湖區仰天湖瑤族鄉黨委書記朱睿曾困于數十個政務APP和微信群的“打卡留痕”,如今手機里只保留必要應用。2024年以來,郴州關停整合政務APP、公眾號、工作群組超1萬個。
“四敢”,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不管是減負還是賦能,最終的落腳點都是推動實干、促進發展。
2023年以來,郴州市制定創造“四敢”環境具體措施,評選“四敢”先進典型,讓有為者有位、讓吃苦者吃香、讓實干者得優惠,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激發干部群眾干事創業活力。
干部敢為是“四敢”環境的關鍵。郴州市紀委監委發布兩份文件,《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敢為的十條措施》列出正向可為,《關于護航“身在郴州、辦事無憂”一流營商環境“十嚴禁”》擺出負面清單。市委組織部以政治素質考察為統領,完善表揚批評“雙通報”制度,對敢為善為的干部在提拔使用、評優記功等方面優先考慮。
地方敢闖敢試,結出累累碩果。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創新“四證連發”,助力企業快速拿證、項目早開工;安仁縣利用公交線路捎帶快件,實現村級快遞服務全覆蓋;桂陽縣荷葉鎮探索市場化礦山生態修復模式,成功申報國家示范工程;還有“喚醒老屋”行動、“水立方”模式、人大備案審查……一系列“改革路”“創新牌”,郴州經驗叫響全國。
不久前,郴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一重能智能制造產業園內每3小時完成一臺大兆瓦風電主機下線。這個10天完成洽談簽約、177天實現竣工投產的項目,被企業稱為“郴州速度”。
企業敢干的背后,是地方服務意識的創新突破。園區創新設立企業服務專員和項目服務專員制度,由經驗豐富的干部專職為企業排憂解難。市里還專門設立每月25天的“企業無擾日”,并為400家規上企業賦碼管理,規范涉企檢查,讓企業堅定“敢干”信心,心無旁騖謀發展。
為各類人才在郴提供優待,以真金白銀和真情實意讓更多人留在郴州、融入郴州、愛上郴州。今年來,郴州聚焦省委省政府“七個一”政策舉措,從九個方面努力,致力打造“創業郴州 萬事無憂”的郴州大學生創業品牌和年輕人友好城市。
群眾敢首創的熱情競相迸發。青年創業者黃金煜和楊巧夫婦,將無人問津的村莊角落改造成窯烤面包店,單日最高營業額突破2萬元;韓國“95后”小伙金政鉉扎根郴州,開起“韓國食堂”,成網紅打卡點;湘能華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林傳強潛心技術攻關,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全市上下敢想敢干、敢創敢試,氛圍濃厚。
治理,夯實和諧穩定根基
基層治理,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系著群眾幸福指數。隨著“百姓解憂站”“三員聯動”“四維感知”等舉措深入實施,一張更敏銳、精準、高效的基層治理網絡越織越密,正成為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堅實的基石。
今年9月,永興縣便江街道一筆長期“趴窩”的村級資金被成功盤活,通過精準摸排和“一村一策”方案,全縣已處理22個村的資金趴賬問題,化解村級隱性債務600萬元,讓資金重新流動,超萬名群眾直接受益。
嘉禾縣塘村鎮村民彭建明在“百姓解憂站”反映工傷賠償問題后,不到3天,涉事企業就支付了5.7萬元賠償款。這款郴州創新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解紛平臺,如同基層矛盾的“中央處理器”,自2023年7月平臺運行來,已累計受理糾紛近5萬件,化解率超93%。
治理的觸角也在向新興領域延伸。北湖區創新構建“三員聯動”模式,將日均活躍的約5000名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聘為“城市觀察員”“文旅宣傳員”“暖心護航員”。他們化身“移動探頭”,累計上報市政設施隱患等問題線索280余條,隨車宣傳本地風物,成為城市精細治理的“前哨”。
在蘇仙區樟樹嶺社區,工作人員通過日常巡查發現一門店經營模式異常,智慧平臺隨即預警,街道啟動跨部門機制,最終成功查處一起涉及118萬元的非法集資案。
步入數字化時代,向“智”而行成為基層治理新抓手。郴州打造四維立體矛盾風險感知體系,涵蓋風險評估、分級預警、及時響應的閉環機制,確保風險早發現、早處置。此外,郴州還打造了“城市大腦”智慧城市項目,涵蓋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等領域。
今日郴州,正以減負增效釋放的活力,以創新治理凝聚的合力,推動各項事業煥發新氣象。放眼未來,一個更加輕裝上陣、充滿動能、和諧有序的郴州,正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步履鏗鏘,譜寫現代化新篇章。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