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彭婷 通訊員 劉超
9月28日,在家人的期盼和醫護人員陪伴下,35歲的周紅英走出湘潭市中心醫院血液科層流潔凈病房,即將出院。前不久,身患白血病的她,通過輸注女兒的造血干細胞,重獲新生。據悉,這是湘潭開展的首例單倍體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
去年底,周紅英被確診為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最有希望治愈的方法。然而,周紅英的父母年事已高,她又沒有與自己基因相同的同胞兄弟姐妹,到中華骨髓庫尋找合適供者更如“大海撈針”。生死關頭,唯一符合條件的供者,就是周紅英13歲的女兒妞妞(化名)。
“我愿意救媽媽!”得知要為母親捐獻造血干細胞,妞妞沒有猶豫。周紅英在湘潭市中心醫院血液科移植倉接受5天化療后,9月12日、13日,她輸注了從妞妞血液中采集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第9天,妞妞的干細胞已成功植活在周紅英骨髓中。
“妞妞的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這項技術因此叫單倍體(半相合)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意味著二人只有一半的基因相吻合。”該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朱凱波告訴記者,這正是移植的難點。
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湘潭市中心醫院血液科舉全科之力攻關。大家查閱最新指南和大量文獻,制定細致的移植計劃,反復推演可能發生的嚴重感染、出血、急性排異反應等風險情況,逐一做好應對預案。護理團隊輪班嚴密守護,患者的每一件用物都精心擦拭,每一口食物都重重把關,同時在心理上給予關懷疏導。
幸運的是,妞妞的造血干細胞輸注后,像種子一樣在媽媽體內生根、發芽,帶來生命希望。湘潭市中心醫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羅自勉介紹,造血干細胞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供者捐贈后半個月即可完全恢復,不影響其生長發育。
湘潭市中心醫院自2005年起開展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去年底,醫院通過評審,成為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認定的非血緣造血干細胞采集/移植醫院;今年初,醫院層流潔凈病房完成提質改造,湘潭及周邊百姓從干細胞采集、移植到康復管理等,都能在“家門口”完成。目前,該院已完成5例非血緣造血干細胞采集、2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