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璐 歐陽林 晏 瓊 譚瓊斯
秋分時節,瀏陽大地,蓄滿澎湃的發展動能。
9月23日,在瀏陽經開區仁基醫療項目現場,隨著一聲“開工”令下,機械鳴笛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奏響1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的奮進強音。
這聲音,是決心,是號角,凝聚起園區上下齊心、勢如破竹的合力,也為“百日攻堅戰”擂響鏗鏘戰鼓。
站在年度目標的“百米沖刺線”上,瀏陽經開區正以項目全生命周期為脈絡,集精銳、破瓶頸、形成“洽談一批、儲備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竣工一批、投產一批”的良性循環,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心相印
——部門內部協力攻堅
“百日攻堅”核心在一個‘攻’字,要集中一切力量,向最突出的難點開刀。”
瀏陽經開區整合促建、審批、評審、驗收等職能,建立“施工許可、項目評審、竣工驗收”全流程信息互通機制,統一項目“開工、施工許可、在建、竣工”各環節工作流程,部門上下“心心相印”,將協同作戰內化為行動自覺,為項目“百米沖刺”筑牢根基。
走進此次集中開工口口香項目現場,百畝土地已平整如砥。
今年,口口香公司正全力推進投資5億元的“智能制造總部及研發中心”項目,計劃新建多條智能化生產線,涵蓋湘派深鹵、豆制品、醬鹵制品及液氮凍品等品類,全面提升研發、生產和成本控制能力。
新建廠房,將圍繞“非遺可視化、智慧工廠穿透性、生態低碳優先、文旅生產共生、彈性生長、地域文脈呼應”的新理念,打造成工業旅游的網紅打卡點,讓消費者在參觀體驗中感受非遺鹵味工藝的獨特魅力,構建起更具競爭力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格局。
據口口香董事長羅利介紹,因新工廠計劃打造生產與體驗融合的工業旅游示范點,而周邊一個污水泵站會對其產生影響,公司遂向園區提出解決請求。促建專員了解訴求后聯動管網辦,短期內迅速完成污水泵站拆除搬遷,為項目快速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邊,孝文電子科技智能光電特效產業基地二期項目已完成“正負零”建設,鋼梁架設如火如荼。該項目將打造自動化3D立體倉庫與智能生產線,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5億元、年納稅超1500萬元。“2015年回鄉創業,是我最正確的選擇。”公司創始人、瀏陽籍博士陳江波感慨道。如今,孝文電子已成長為行業領軍者,其自主研發的機械式煙花噴發設備,多次閃耀奧運會、亞運會等世界舞臺。
項目推進初期,孝文電子也曾遭遇難題:企業擴大產能急需開工,但審批手續還差一個非主要證件。促建專員主動上門服務,了解情況后立即聯動行政審批科,啟動“容缺受理”機制,在主要材料齊全的前提下先行審批,讓項目足足提前半個月開工。
高效背后,是內部默契地協同作戰。“我們內部信息同步及時,始終保持同心同向,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解決,項目推進自然就快。”瀏陽經開區開發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每年年初,園區就對全年項目進行系統排布,實行“月度掛圖作戰、動態跟蹤督辦”,通過“問題—責任—銷號”閉環機制,主動為企業想辦法、解難題,讓項目建設少走“彎路”。
今年以來,園區錨定“招商質效提升年”“園區發展提質年”建設目標,深化“基金+政策+市場化”協同機制,新引進項目69個,引資超240億元;項目促建加力提速,鋪排購地產業項目72個,已有46個項目順利開工,29個項目實現竣工;在園長沙市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140.6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3.3%,呈現出項目滾動接續、持續發力的良好態勢。
心相近
——部門之間攜手護航
園區內部“心心相印”,是高效運轉的內生動力;而部門間“心意相近”,則是打破壁壘的鑰匙。在瀏陽經開區,這份“心相近”的默契,為項目建設筑牢要素保障、注入硬核支撐。
在仁基醫療生物檢測試劑項目建設現場,挖機鐵臂揮舞,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土地平整工作正全力推進,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作為此次集中開工的生物醫藥領域標桿項目,仁基醫療項目總投資3.2億元,規劃建筑面積7.7萬平方米,將打造現代化研發與生產基地,重點攻堅生物檢測試劑和高分子醫療器械領域。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營收3.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50余個,年納稅額約2300萬元。
該項目地塊西側邊坡高差將近20米,有水土流失和跨坡風險。園區管委會第一時間行動,立即組織自然資源和規劃服務中心、開發建設局等部門一線聯合辦公,科學制定方案,不僅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更為企業節省數十萬元額外成本。
建設高峰期,300多名工人的臨時用水需求迫在眉睫。園區當天協調水務部門接通水管;交警、交通部門聯手開辟物資運輸“綠色通道”,讓大型設備一路暢行。
“園區干部把我們企業的事,真當成自己家的事來辦。不論問題大小,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就像自家親戚一樣靠譜。”長沙仁基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孟祥義說起這些,語氣里是藏不住的感動。
該公司自2020年9月落戶以來,得益于園區出臺的醫療器械產業專項政策,以及管委會和金陽集團的專業服務,幫助企業2021年快速獲得NMPA證書、CE認證和FDA認證,產品入選商務部白名單,并入選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榜單。
仁基醫療項目是瀏陽經開區部門之間聯手強化要素保障的一個生動縮影。從土地供應到征拆清零,從水電接入到交通保暢,各部門不再是單打獨斗的“孤島”,而是擰成一股繩的“戰友”,讓要素保障更精準、更高效,也讓項目推進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穩、更快。
近幾個月來,園區已完成包括惠科、藍思、興嘉生物、孝文電子、口口香等在內的15個項目土地供應,總面積達1783畝,所有征拆任務全部“清零”。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同步推進,如同縱橫交錯的毛細血管,為項目快速建設輸送著不竭動能。
心相通
——政企之間同頻共振
無論是部門內部的協同作戰,還是跨部門的合力攻堅,最終都落腳于政企“心心相通”。園區搭建常態化政企溝通平臺,建立“企業訴求直達、部門響應直達、問題解決直達”的“三直達”機制,打破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壁壘。
走進韶光芯材(瀏陽)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現場,數棟廠房身披綠色安全網,在工人、吊車與罐車的默契配合下,輪廓日漸挺拔,即將迎來封頂時刻。
不久之后,它們就將褪去“面紗”,以挺拔俊朗的姿態,融入瀏陽經開區澄澈的天空畫卷。
今年3月,韶光芯材項目在園區正式奠基。作為一家專注高精密半導體與高世代FPD光掩模基板的高科技企業,項目周期長、投產需求急,讓企業負責人一度眉頭緊鎖。
了解到企業的迫切心情后,瀏陽經開區的干部職工主動上門,把服務送到了施工一線。
“如果走分階段許可,規劃總圖一批復,地下工程就能先動起來。施工圖送審時,你們和設計單位一起承諾圖紙質量,選定審查機構,我們就能發施工許可證。”園區干部的一席話,點亮了企業的希望。
“材料齊全當天,證就辦下來了。園區辦事的效率,讓我們既感動又踏實,對未來的發展信心倍增!”韶光芯材負責人臉上的愁容,瞬間化為激動的笑容。
這正是瀏陽經開區為破解項目“審批空窗期”、縮短企業“等地期”所推出的創新舉措——“分階段審批”。通過將審批環節前置、流程再造,園區為重大項目建設裝上了“加速器”。
園區以“一線辦公、現場破題”為導向,構建“書記每季統籌、主任每月調度、分管每周推進”三級調度體系,形成“問題收集-分類交辦-協同解決-跟蹤問效”的閉環攻堅機制,以靶向調研推動難題高效化解。
不止于此,園區更將“極簡審批”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發力點。“證照分離”改革深入推進,312項涉企經營許可中,有276項適用“告知承諾制”,企業省去煩瑣材料,輕裝上陣、快速開業。
針對重點產業項目,園區還推出“全周期管家”服務。每個億元以上項目都配有專屬“項目秘書”,全程幫辦土地、規劃、消防等手續,并推行“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確保服務不斷檔、進度不延誤。
而“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更是將工商、稅務、社保等18個部門的268項服務“一網打盡”。創業者從注冊到注銷,所有流程一平臺通辦。內置的“智能客服”24小時在線應答,真正實現“數據代步、服務零距”。
心相印、心相近、心相通!在瀏陽經開區,服務已凝聚成一股向前向上的合力,環環相扣,步步為營,讓奮進的誓言匯成澎湃的浪潮,一路高歌猛進。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