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湘西州專場。 湖南日報記者傅聰 攝)
華聲在線11月3日訊(全媒體記者 鄒偉瑜)“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州在“十四五”期間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72%以上的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今天,在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湘西州聚焦就業、社保、教育、醫療、安全等群眾急難愁盼,累計興辦省州民生實事131件257項,用實打實的舉措和看得見的變化,為全州各族群眾交出了一份充滿溫度的民生答卷。
五年來,湘西州始終把有限財力向民生傾斜,從就業扶持到社保兜底,從教育提質到醫療升級,真金白銀的投入讓民生保障更有質感。其中,省定民生實事63件180項、州定民生實事68件77項全部落地見效,涵蓋住房、飲水、養老、托育等多個領域,精準回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脫貧村和易地扶貧安置村(社區),3475名駐村干部扎根一線,不僅筑牢防返貧底線,更把民生服務送到家門口,讓鄉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就業增收有底氣 群眾“錢袋子”越來越鼓
就業是民生之本,增收是幸福之基。“十四五”期間,湘西州將就業創業作為最大民生工程,聚焦城鎮勞動力、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打出“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崗位供給”組合拳,讓群眾就業有門路、增收有渠道。
五年間,全州城鎮新增就業11.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75萬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0%以上,就業大局持續穩定。為激發創業活力,全州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直接帶動就業近5萬人;開展技能培訓14.5萬人次,讓更多群眾憑借一技之長實現穩定增收。
在鄉村,通過發展生態文化旅游、農業特色富民等產業,50余萬群眾吃上“旅游飯”,村民收入結構從“單一種養”變為“租金+薪金+經營性收入”疊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3%,跑贏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鄉親們的“錢袋子”越鼓越實。
社保兜底更密實 特殊群體倍感溫暖
“民生保障既要兜得住底線,更要暖得了人心。”湘西州不斷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讓民生底線越守越牢。目前,全州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總人數達233萬人,社保基金總支出85.2億元,保障支撐能力穩步增強。
針對特殊群體,湘西州推出一系列暖心舉措:在全省率先將困難殘疾人“兩項補貼”提高至每人每月120元,城鄉低保覆蓋率、常住人口基本醫保參保率位居全省前列;建立無人看護特殊老人關愛探訪機制,社區日間照料覆蓋率達90.7%,農村互助養老設施覆蓋率達63.8%,讓老年人安享晚年。為困境兒童提供生活照料、教育輔導、心理疏導等“六位一體”系統性服務,“湘西慈愛園模式”成為全國亮點,榮獲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讓困境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
教育醫療提質效 公共服務觸手可及
“孩子能上好學校,生病能看好醫生”是群眾最樸素的期盼,也是湘西州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年來,湘西州累計投入教育資金318.9億元,完善學校基礎設施,推進教育擴優提質,實現鄉鎮公辦園全覆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連續四年跨步進位,省內排位大幅躍升,體教融合經驗全國推廣。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州內健兒累計斬獲國際賽事金牌13枚、國家級賽事金牌65枚,讓群眾在運動中收獲健康與快樂。
醫療服務體系持續完善,湘西州構建起“精州、強縣、實鄉、穩村”四級醫療衛生體系,州人民醫院、州民族中醫院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均獲A類等級。通過對接湘雅三醫院、上海長海醫院等優質醫療團隊幫扶,自主培養247名大學生村醫,實現1480個行政村衛生室醫保定點門診報銷全覆蓋,并對789名村醫實施等級評定并落實財政補助,讓群眾“家門口看病”的比例攀升至89%,人均預期壽命較2020年提高1.3歲。
安全幸福有保障 生活安心更舒心
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前提。湘西州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和安全守底行動,安全生產事故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古鎮古村落安全整治經驗獲全省推廣。創新矛盾糾紛化解“三中心合一”模式,讓群眾訴求“一站式”解決,公眾安全感滿意度穩居全省前列。
在危難時刻,湘西兒女挺身而出,黃劍、宋歡、周秀坤在特大洪災中涉險救出被困群眾,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為道德模范”,傳遞社會正能量。與此同時,村廚大賽、非遺展示、村晚、“茶BA”等群眾文化活動紅紅火火,“中國村廚村藝大曬”全網曝光超100億次,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歡樂祥和。
民生改善的背后,是湘西州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生態向好、開放提速的堅實支撐。五年來,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增至855.9億元,鄉村振興片區聯動發展讓十八洞村等村寨實現物質精神雙富裕,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讓群眾共享綠水青山,立體交通網絡讓“湘西好物”出山出海帶動增收。
責編:鄒偉瑜
一審:鄒偉瑜
二審:李昆勵
三審:劉樂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