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1日訊(全媒體記者 趙瞳銥 李昆勵)10月31日,2025湘雅基礎醫學教育論壇拉開帷幕。來自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的醫學教育專家學者齊聚長沙,以“專業西行”為核心議題,共同探索基礎醫學教育在數智化賦能、人才培養體系革新等領域的創新路徑,為中西部醫學教育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5湘雅基礎醫學教育論壇開幕式。 鄭靖 攝)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武明花出席活動并致辭,她表示,在當前醫學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關鍵時期,基礎醫學作為醫學創新的根基,其人才培養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的未來。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著力推動三大行動:共探數智引擎,推動教學從“知識傳授”向“能力賦能”轉變;共推“專業西行”,構建開放共享的協作平臺,聯合兄弟院校,將優質教學資源與先進理念輸送至更廣闊地區;共破培養壁壘,攜手打破學科、校企、校際壁壘,在課程設計、科研訓練與導師機制等方面推進深層次協同創新。
“作為本科人才培養的一線踐行者,我們深知‘專業西行’不僅是一個資源共享計劃,更是一次對湘雅育人初心的當代回應。”中南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張柯表示,愿以“專業西行”為橋,將歷史使命轉化為協同育人行動。借助基礎醫學專業知識圖譜與智慧課程,推動東西部高校教學資源與教研成果的跨區域共享,組建跨區域教師教研團隊,開展常態化的集體備課與教學診斷,將促使各方的合作從“內容共享”升級為“認知協同”。
(“專業西行”啟動會。 鄭靖 攝)
論壇現場,“專業西行”啟動會舉行,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慕課西部行辦公室為中南大學湘雅基礎醫學院、新疆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新疆第二醫學院基礎醫學院頒發“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西部行-智慧專業西行”證書。三所學院在推動東西部醫學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上達成深度共識,將開展聯合教研、系列分享會、共上一堂課等教學活動,分享更多智慧課程,為后續跨區域教育協同實踐搭建起堅實框架。
東西部聯盟西部行辦公室負責人王健表示,接下來,期待三所學院形成專業領域內的線上線下跨校智慧教學合作新模式,探索資源共建、成果共享的協同機制,探索專業內一定規模的因材施教,為西部醫學教育注入AI新動能。

(各高校專家學者開展主題報告。 鄭靖 攝)
會上,來自河北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鄭州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基礎醫學教育創新展開深度交流,報告主題聚焦“人才培養實踐探索”和“基礎醫學融合創新實踐”兩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元的實踐探索成果。中南大學湘雅基礎醫學院院長熊煒主持圓桌會議,全體與會人員圍繞“基礎醫學培養方案優化”展開集中研討,進一步凝聚行業共識。
本次2025湘雅基礎醫學教育論壇標志著“基礎醫學智慧專業西行”項目正式邁入新階段。這一項目不僅是教育資源共享模式的創新實踐,更是高校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重要探索。通過中西部醫學院校在智慧教育領域的經驗交流與資源共享,為基礎醫學課程思政建設走向系統化、特色化、實效化提供了清晰路徑,也為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增添活力。
今年以來,中南大學湘雅基礎醫學院已聯合新疆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新疆第二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等單位,提前布局“專業西行”前期工作:召開“專業西行?智課西行”項目預啟動會,明確合作方向;舉辦兩場中西部基礎醫學院課程西部行線上交流會,針對數智化教育建設與應用、課程思政建設等關鍵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此外,“肌組織”組胚同步課的成功實踐尤為亮眼——主講教授借助同步課堂網技術,以臨床案例為牽引,引導學生開展課前提問、課中實時互動與隨堂檢驗,實現三地師生“同屏學習、同步研討、同步答疑”,真正達成“異地同堂”的教學效果,為跨區域教育協同積累了寶貴經驗。
接下來,中南大學湘雅基礎醫學院將進一步織密中西部醫學院校協作網絡,以院校實踐為根基、以經驗互鑒為路徑,持續探索醫學教育協同發展新模式,為全國醫學教育數智化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中西部方案”,推動優質資源流動、夯實人才梯隊,讓“專業西行”成為賦能西部、促進教育公平的標桿,服務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責編:趙瞳銥
一審:趙瞳銥
二審:李昆勵
三審:蔣玉青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