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莫成 通訊員 田海峰)近日,202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召開。自然資源部在“礦山生態修復專題論壇”上發布全國30個典型案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案例成功入選并獲推薦。
花垣縣地處湘、渝、黔交界處,曾經是“錳三角”核心區之一。長期粗放的礦業活動雖推動經濟發展,卻嚴重破壞生態環境。2021年以來,花垣縣全面推進礦業綜合整治,探索形成“協同治理+產業轉型+法治保障”的創新路徑,先后獲評“湖南省礦業轉型綠色發展改革試點縣”“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綠色礦業發展創建示范區”。
花垣縣先后投入14.59億元實施生態修復,累計完成覆土復綠2.18萬畝,礦區林木覆蓋率提升至86%。生態蝶變帶來旅游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花垣縣接待游客47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46億元。推進礦渣資源化利用,建成330萬噸尾渣綜合利用生產線,實現對廢礦渣的“吃干榨凈”,年產值可超4.39億元。通過承接“東桑西移”工程,在關閉的尾礦庫及廢棄礦坪種植蠶桑8000畝,年產值達400萬元,帶動1.3萬農業人口增收,人均年增收超過3000元。
2025年3月,湘西州出臺全國首部縣域礦山生態修復法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礦山生態修復條例》,為礦區依法開展生態治理修復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截至目前,當地已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75件。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