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易鑫 周紫云 通訊員 彭鳳華 米婕僡
10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中國黃精產業發展大會在新晃侗族自治縣舉行。來自國家部委、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外國客商等齊聚侗鄉,共話產業提質升級,共商市場合作機遇。
“新晃好山水,遍地有黃精”
黃精有滋陰潤肺、補氣益腎的功效,民間稱其為“仙人余糧”,又作“中藥界的黃金”。
“新晃好山水,遍地有黃精。”新晃侗族自治縣縣長楊鵬介紹,目前全縣黃精種植面積達5.5萬畝,年培育優質種苗2億余株,黃精年加工交易占全國1/3的市場份額。
獨特的氣候環境,孕育了新晃黃精的高品質。當地森林覆蓋率超70%,常年溫暖濕潤、無霜期較長、雨水充沛,非常適合黃精等道地中藥材生長。浸出物含量超國家藥典規定標準1.6倍、多糖含量領先行業平均水平,讓新晃黃精被譽為黃精中的“貴族”,也成就了新晃“中國生態黃精之鄉”的美譽。
新晃黃精先后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國生態原產地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黃精產業發展大會也于2023年起永久落戶新晃。
優質的產品質量不僅讓新晃黃精在國內打響名氣,更“出圈”海外。2024年,新晃黃精被列為馬達加斯加共和國駐華大使館指定用品。今年7月,新晃黃精在泰國曼谷招商會簽下9200萬元銷售訂單,此前還與越南、科威特等國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在25日晚舉行的新晃黃精對外貿易交流會上,馬拉維、萊索托、尼日利亞等7國農業、商貿領域代表與新晃政府、企業代表簽訂《新晃黃精出口萊索托合作框架協議》,多位外籍嘉賓受聘為“新晃黃精國際市場發展顧問”,為推動新晃黃精對接國際市場注入新動能。
讓黃精成為健康生活的新名片
“隨著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多元化,大眾對食品安全和營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營養健康’是農業擺脫低價競爭、實現價值倍增的最大機遇。”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鳳忠,在開幕致辭中道出黃精產業發展升級背后的關鍵邏輯。
王鳳忠指出,初級加工使黃精增值3至5倍,而精深加工產品如多糖提取物、功能飲品和化妝品,附加值更可提升10至50倍。2024年,全國黃精產業年產值已突破6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會場內,黃精富硒酒、黃精面條、黃精蜜飲、黃精護膚品等創新產品琳瑯滿目,吸引眾多客商駐足洽談。懷化市中醫藥產業協會理事長伍賢進透露,目前懷化擁有黃精加工企業56家,年加工能力近5萬噸,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58.7億元,預計2026年有望突破百億元大關。
大會亦釋放重要政策與標準信號。四川省中醫藥發展促進會理事付華松解讀2025版藥典時指出,“蒸黃精”首次被納入飲片標準,“標準的明確將推動該品類的標準化生產,預計未來3年這一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另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是新版藥典中將酒黃精多糖含量測定項刪除。”過去藥典要求酒黃精多糖含量不低于4.0%,但經“久蒸久曬”炮制后,即使原料多糖含量達10%也會降至2.0%至3.0%,企業長期陷入“合規即不合格”的困境。付華松表示“如今企業可放心遵循‘色黑、味甜’的傳統炮制標準,無需為追求多糖含量而犧牲藥效。”
黃精承藥、食、養三重價值,是中醫藥“食藥同源”文化的鮮活載體。“加快黃精藥膳標準研制與推廣,打造黃精主題康養線路、文化園,讓消費者沉浸式感受黃精文化、品味黃精風味,在消費端實現更大價值。”黃精產業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代表王北嬰為黃精產業發展建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呼吁,黃精產業應加快標準化與工業化進程,“既要靠科技闡明其健康機制,也要靠創新開發出好吃、有效、實惠的產品,讓黃精成為健康生活的新名片”。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