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見習記者 黃家宸
10月的安化縣南金鄉,山清水潤,橘香正濃。雪峰湖的水汽裹著甜意,漫過山頭,流進村莊。26日,寶塔山村農副產品集散交易廣場上,人頭攢動,“泡在安化”2025寶塔山高標準柑橘采摘園開園活動在這里舉行,為這座庫區山村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以橘為媒聚活力
清晨,南金鄉在薄霧中醒來——雪峰湖的晨景、橘林的金黃、村民勞作的笑臉交織成喜人的圖景。廣場兩旁的集市,數十個攤位列成長長的兩排。臨近村鎮的農戶和商家早早將各類特色農副產品擺放整齊,蜂蜜、板栗、干鹽筍、腐乳、野生黃金菜、沙參等,琳瑯滿目。伴隨熱烈的掌聲,活動開幕。“今天我們以‘橘’為媒、以景會友,不僅要讓大家嘗到這份甜,更要看到柑橘產業背后的振興力量。”南金鄉黨委書記孟志剛表示,南金鄉正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立足本地特色資源,全力做大柑橘產業、做強生態旅游,讓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甜。
現場最動人的一幕,是向“橘匠”們的致敬。當83歲的程國躍老人顫巍巍地走上舞臺,接過“寶塔山柑橘產業終身貢獻獎”的柑橘造型水晶杯,全場掌聲經久不息。幾十年來,他扎根山村,用一生守護橘園的根脈。與此同時,湖南大灣山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獲評“優秀企業”,程剛良、郭盎等9名柑橘種植能人獲得表彰。他們中,有年逾古稀的老農,也有返鄉創業的青年,匠心精神代代相承,共同撐起了寶塔山柑橘的金字招牌。
頒獎致敬之后,南金鄉與湖南大灣山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招商引資合約,湖南日報社、安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等單位與寶塔山村簽署農副產品消費幫扶協議,為產業發展打通產銷鏈。同時,“寶塔山農品”小程序正式上線,讓寶塔山村農產品乘著數字化快船,銷往更遠的地方。
甜蜜產業富山鄉
“在安化,沒人不知道‘寶塔山柑橘’的好品質。”安化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周成建介紹,早在1985年,寶塔山柑橘就獲得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1990年更成為北京亞運會標志產品,不僅暢銷全國,還出口俄羅斯和東南亞。如今,依托“提品質,重營銷,強品牌”的理念,南金鄉人民正改變思路,發展產銷一條龍的新模式,延續著這份“柑橘榮耀”。
走進寶塔山高標準柑橘采摘園,金黃的果實掛滿枝頭,青石板路蜿蜒其間,灌溉水塔、采摘亭掩映在綠樹叢中。游客三三兩兩穿行林間,笑聲在山谷回蕩。村民程劍笑著說:“橘子熟了,游客多了,農家樂也忙不過來。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都好。”
湖南日報駐寶塔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積極助力村級產業發展,自入駐以來,始終把“幫產業、促增收”放在首位,充分依托報社宣傳與文化資源優勢,從宣傳“湖南版千島湖”的生態風光,到講好“亞運橘”的品牌故事,再到推動“柑橘+文化+旅游”的融合實踐,成功帶動了村莊環境、產業和人氣的全面提升。
近年來,村里建起了農副產品集散交易廣場,游客中心、民宿、公路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我在這賣了十多年橘子,如今來采摘的游客越來越多,銷路更好了。”種植戶劉菊花笑著說,如今她不僅是村里的“種橘能人”,還帶著周邊農戶一起為柑橘產業貢獻力量。
孟志剛表示,南金鄉目前柑橘種植面積達6500多畝,中藥材種植達3萬多畝,未來將繼續放大特色產業優勢,深耕“農文旅融合”路徑,全面提升鄉村產業競爭力,讓南金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模范。
夕陽西下,雪峰湖波光粼粼,橘園間笑聲陣陣。村民們忙著采摘、分揀、裝筐,一筐筐金燦燦的橘子,裝滿了山村的希望。一顆小小的柑橘,串聯起了產業、生態與生活,也點亮了這片山村的振興之路。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