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永玲)16日,江華瑤族自治縣民族中醫醫院取藥窗口前,患者家屬趙金蘭看著繳費單驚喜道:“以前一副藥幾十塊錢,現在十幾塊錢就可以啦。中藥降費,為我們省下不少錢!”這聲感嘆背后,是該縣通過系統性改革推動中醫藥降價惠民的生動實踐。
為破解中藥采購“帶金銷售”、價格虛高等頑疾,江華紀委監委推動衛健部門牽頭完善采購制度。通過建立產品質量、價格、供貨、服務“四位一體”動態評估體系,清退20家不合規供應商,將18家優質供應商納入動態監管名錄。該縣民族中醫醫院率先推行“集體審批制”,藥事委員會全程主導采購,領導班子徹底退出采購流程,實現采購權責明晰化、透明化。改革直接推動價格回歸合理區間。目前,全縣非帶量采購的421個中藥品種中,395個品種價格下調,平均降幅達28.18%,累計節約采購成本128萬余元。以常用中藥飲片為例,單副藥價格從原來的56元降至37元左右,切實減輕了患者用藥負擔。
為防止“邊改邊犯”,該縣創新監管方式,通過醫保結算數據實時監測中藥處方均價、收費合規率等核心指標;組織行風監督員開展“匿名體驗式就醫”,精準排查隱形收費;運用大數據比對技術,對醫療機構進行全覆蓋、無死角排查。今年已整改違規收費問題27個,清退資金7.6萬元,形成“制度+科技”的雙重保障。
“醫療改革的核心是讓群眾得實惠。”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持續深化“制度+科技”治理模式,推動醫療衛生系統生態持續凈化,讓中醫藥降價紅利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