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劉海砍樵》劇照。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田超 攝斯日古勒
我和戲劇的不解之緣,源于童年看的一場木偶戲。方寸舞臺之上,一個個木偶在藝人指間活了過來,仿佛真有生命。可惜后來學業繁重,不得不忍痛與劇場告別。
大學畢業以后,一次機緣巧合,讓我重逢戲劇,并迷上了長沙城里興起的沉浸式小劇場。我第一個觀看的小劇場,也是目前我最喜歡的,當屬花鼓戲沉浸式小劇場《新劉海砍樵》。對于湖南人來說,《劉海砍樵》這一劇目并不陌生,而當我走進“新劉海砍樵小劇場”時,著實為眼前的布景所驚嘆。不大的劇場里精心地打造了劉海家的草屋小院,籠罩于煙霧中神秘莫測的狐貍洞,以及將傳統劇院階梯座位藏于其中的“金蟾寺”。從踏入劇場開始,觀眾就像已經走進了另一個次元世界,走進了主人公劉海、胡秀英的人生。
在保留原有花鼓戲經典唱段的同時,《新劉海砍樵》還引入了時代新思想,拋棄了“兩女爭一男”的戲劇舊敘事,轉而鼓勵年輕女性走出家園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不為小情小愛所困。戲劇中,以傳統花鼓戲唱腔為主,融合當下流行的音樂劇表演方式,共同形成了一種別樣且新穎的戲劇表達方式。聲光電等技術打造的視覺奇觀,讓觀眾不會為大段唱段所累,劇中還有演員和觀眾互動的“小彩蛋”,打破了舞臺的“第四堵墻”,看戲人也成為了戲中人。
除傳統戲曲創新外,五一商圈涌現的話劇小劇場也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最早關注到的是沉浸式微驚悚小劇場《開關》。如果說《新劉海砍樵》是本土文化的自我革新,那么沉浸式微驚悚劇《開關》則展現了外來文化本土化的成功實踐。這個韓國引進劇目在正式入駐長沙之前,已經在長沙周邊的許多城市擁有了常駐小劇場,且網評不俗。所以在得知它入駐長沙的消息以后,我幾乎是第一時間“赴約”。起初還有些擔心會有奇怪的翻譯腔,可是劇場觀看下來,這部劇不僅沒有引進劇與本地文化脫節的問題,甚至還結合了長沙本地特色。演員地地道道的長沙方言,一下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一些針對長沙本地寫的“梗”,更不時引發全場會心一笑。
從傳統經典劇目創新,到大膽引進潮流劇目,再到充滿生命力的本土原創孵化,長沙的小劇場生態充滿活力。今年國慶前夕,2025岳麓山青年戲劇季開幕。全市22家劇場聯動,30余個劇團帶來298場演出,吸引近10萬人次走進劇場。我自然也沉浸于這場全城戲劇盛宴之中,在琳瑯滿目的劇目單中,一部名為《美麗人生》的新劇場作品走進了我的視野。這個劇目,全場僅靠兩位演員,便娓娓道來一段橫跨近60年的平凡人生故事。劇情上先抑后揚,起初感覺平平淡淡。和過往看慣的話劇不同,它沒有太過強烈的戲劇沖突,顯得有些瑣碎日常。它所講述的故事就和每個進劇場來觀看的觀眾的日常生活一樣,算不上驚心動魄。但隨著劇情的深入,隱藏在瑣碎日常后的情緒表達噴涌而出,像黑夜里的海浪在我心底澎湃奔涌。當演員把被子裹在身上,說出“過一輩子吧”的臺詞,我忍不住為他們的故事而感動落淚。
“走進劇院有夢做”,這句流行于劇圈的話,道出了每一位觀劇愛好者的心聲。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走進劇場就像是走進了一場為觀眾精心打造的夢的世界。場鈴一響,觀眾開始入夢,舞臺上演員演繹的人生百態也開始和觀眾的情緒感受、人生經驗緊密相連。這是一場由演員搭建、觀眾共同參與的夢境,這夢境吸引著無數如我一樣的觀眾一次又一次走進劇場,體悟不一樣的角色人生。戲劇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明明是走入虛假的劇本世界,卻直面了自己最真實的膽怯與懦弱,而走出劇場后,又讓我們重新擁有了擁抱人生的底氣與勇氣。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