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銘俊
中國,全球發展的強勁引擎;南非,非洲大陸的經濟明珠。
10月20日至23日,2025中國—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動在長沙舉辦。
主旨報告、青年科學家圓桌對話、工程師交流、產業調研及文化參訪……4天的密集行程,吸引近40位南非科研工作者全程參與。
如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于俊清所說,系列活動不是“一次性相聚”,中國—南非將以此為契機,構建多層次、常態化、可持續的長效交流機制。
落實元首外交成果,中國—南非科技人文交流活動落地湖南
由中國科協主辦、湖南省科協等承辦,2025中國—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動是落實元首外交成果的重要舉措。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在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科協與南非科學與創新部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一致同意加深兩國在公眾科技參與、科技人文交流、工程師互認等領域的合作。
此次系列活動分4大板塊。其中,中國—南非青年科學家圓桌對話、中國—南非工程師交流活動落地湖南。
湖南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長期舉辦地優勢,與南非進出口額屢創新高,南非成為湖南對非洲第一大貿易國,湖南省與南非豪登省正式建立友好省際關系。
今年3月,湖南省科協負責人隨中國科協代表團赴肯尼亞、南非進行工作訪問。其間,在湖南省科協的推動下,三一集團有限公司以南非海外基地為依托,與中國工程師聯合體共建的卓越工程師工程能力建設中心(約翰內斯堡)啟動。
中心舉辦的首期培訓,報名通知發出后,近百名南非工程師從各地趕到約翰內斯堡,接受涵蓋土木工程、機械制造、自動化控制等領域的培訓。
時隔半年,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又來到湖南。
10月22日,三一集團18號燈塔工廠。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南非的工程師近距離觀察智能產線的運作流程,詳細詢問碳排放數據采集的技術細節,并不時拿出手機拍攝記錄關鍵環節。
緊接著,代表團探訪了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觀摩“地下巨龍”的組裝與測試過程。許多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南非工程師表示,這些尖端技術和裝備,對南非乃至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高的參考和合作價值。
科協作為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在民間科技對外交往中具有獨特優勢。下一步,省科協將建立中國—南非科技人文交流常態機制,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能源開發、數字技術應用、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開展工程師交流、科學家對話等系列活動。
共建聯合實驗室、共享科學設施,結出可見可感的果實
“成功的協作關系應建立在良好的人際紐帶而非契約或法律文書上?!被顒蝇F場,南非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西里爾·奧康納說,基于信任、思想碰撞甚至設施共享中結下的友誼,才是穿越所有文化和語言障礙的“通行證”。
奧康納在南非擔任開普敦大學礦物研究中心董事期間,組建了全球頂尖的礦物加工研究團隊。團隊與中南大學共建“金屬礦產資源高效清潔利用湖南省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實驗平臺,承擔系列科研項目。
在他看來,建立如此堅實的協作關系非一日之功,需要各方秉持長期主義精神。
“公司在南非的項目,不只是提供成熟的電力機車產品和平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李登科博士舉例,在南非,他們和當地的團隊一起針對非洲的高溫環境,改進了轉向架的冷卻系統,增強了空氣過濾裝置,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培訓中心,把機車的控制軟件邏輯、故障診斷系統等手把手地教給了當地的工程師們。
搭建更加緊密的協同創新網絡,結出可見可感的果實,是舉辦系列活動的初衷。
李登科介紹,非洲地廣人稀、日照充足,這恰恰是發展輕量化軌道交通車體、光伏互補能源,以及基于衛星和5G的智能調度系統的絕佳場景。
當“中國速度”遇到“非洲活力”,如何共建聯合實驗室、共享科學設施,如何把一套復雜的工程系統真正地“種”到另一片美麗的土壤里?青年科技工作者被寄予厚望。
“互派研究生留學,交流項目,完成實驗;讓本科生了解行業前沿的議題,我們做了很多年?!遍_普敦大學副教授柯爾斯滕·科琳認為,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到不同的國家,接觸更多的文化。
“我想問,你們如何培養青年科技工作者,使其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青年科學家圓桌對話活動上,南非年輕教師特戈爾·特洛皮勒抓住難得的交流機會,將學生過于依賴AI的共性問題拋了出來。
“AI只是工具,存在局限性?!弊鳛閿祿治稣n程教師,湖南大學教授劉晨輝要求學生在學習階段合理使用AI,交作業時不僅要交結果,還要提交原材料和計算過程,以便出現錯誤時可修改。
岳麓峰高云作信,開普浪遠月為盟。
共同儲備技術、培育人才、搭建網絡,中國與南非的創新合作故事,將寫下更為精彩的篇章。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