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軍 通訊員 付佳欣 高宏 汪清)近日,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南縣舵桿洲區域迎來今年首批越冬候鳥。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已有青頭潛鴨、白眼潛鴨、白琵鷺、綠翅鴨等2000余只珍稀候鳥飛抵此地。其中,國家“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動物赤嘴潛鴨的首次現身尤為引人注目,不僅豐富了該區域的鳥類物種紀錄,更是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有力印證。
舵桿洲管理站工作人員拍攝的監測畫面中,成群的綠翅鴨振翅齊飛,姿態輕盈靈動。白琵鷺姿態優雅,在淺灘上悠然踱步,與倒映的天光云影相映成趣。青頭潛鴨與白眼潛鴨隱于蘆葦叢中,時而在水面嬉戲,時而潛入水中覓食,盡顯自然野趣。鸕鶿整齊棲息于樹枝之上,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濕地畫卷。
南縣舵桿洲作為南洞庭湖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節點。近年來,南縣通過加強巡護監管、推進濕地生態修復、深化公眾宣傳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不斷顯現。
針對即將到來的候鳥遷徙高峰,南縣相關部門將加強巡護值守和日常管理,嚴厲打擊非法獵捕等違法違規行為。積極開展科普宣傳,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候鳥保護行動,為越冬候鳥營造安全、適宜的棲息環境。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