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我與李君劍是湖南省作家協會毛澤東文學院第十七屆研討班的同學,他給人的感覺是熱情、喜歡交朋友、話比較多。
后來,李君劍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成為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在風雨中前行,一步步朝著理想負重前行,對文學一往情深,近乎偏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少年的他開始寫日記,萌芽了“作家夢”。白天下地勞動,夜晚除了睡覺就是在煤油燈下看書和創作。
他回憶說:“第一次看書如醉如癡,應是我還沒啟蒙前。那是冬天的夜晚,我捧著連環畫在煤油燈下閱讀,直到鴨舌帽檐燃起火苗燒得頭皮痛,才如夢初醒。應該從那時起,近視這個隱形殺手就將魔爪鬼鬼祟祟地伸向了我的眼睛?!?/p>
第一次配上眼鏡是在1981年的春節。那個年代,在農村種田的農民都沒人戴眼鏡,在鄉親們眼里,戴眼鏡是知識分子的象征。李君劍配了眼鏡卻不敢在外面戴,只有晚上睡前看書、創作時才用。農村里晚上照明只有煤油燈,他的父母心疼那少得可憐的煤油,罵他浪費了錢,說他在燈下看書和創作,眼睛會更加近視。他至今還記得當時他家里的墻縫中、門旮旯里,經常準備了“侍候”他的南竹條。為了繼續“作家夢”,他東躲西藏,有時躲在廁所中看書。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李君劍創作的一首詩《石磯湖的工棚》,發表在沅江縣文化館主辦的《瓊湖》雜志,《綠衣使者報》《湖南教育》雜志等也發表了他的一些作品。他創作的散文詩,還榮獲了沅江縣文化館主辦的全縣征文比賽一等獎。在當時的沅江大家皆知他癡迷文學,廣播電臺也經常播出他的稿件。
他說自己多年的創作換來的變化是“一雙越來越近視的眼睛”,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癡迷。
2007年4月,突如其來的腦梗死,使他左手指既握不攏也展不開,左腳趔趄著走不穩。在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半年后,身體基本上恢復了,卻元氣大傷。身體的糟糕,卻不影響他的文學事業,一路上他收獲了點點滴滴的快樂。
他采訪了捐獻眼角膜的盲童、神舟12號航天員湯洪波、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段意花和黃黎明等,發表在多處雜志刊物上。先后榮獲了《散文選刊》雜志“中國年度散文二等獎”、《光明日報》主辦的“濠江杯”“逐夢中國·我的讀書故事”全民閱讀征文二等獎、教育部關工委社區教育中心和《課堂內外》雜志等數十次獎勵。他的事跡被多家媒體報道,還被評為“團中央分類引導青年工作活動案例《身影》榜樣人物”。
2024年初,李君劍的散文集《城市夢中是故鄉》出版了,由散文名家梁瑞郴作序,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陳倉、江子、龐余亮寫了推薦語。
李君劍說:“文學給了我高度近視的眼睛,我卻用它努力地尋找文學女神?!?/p>
我為李君劍這種“不為命運所屈服,歷經磨難歷經千辛萬苦堅持寫作、堅持為人民放歌”的精神感動。
(作者,女,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李君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