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鄰居”破墻開門,乘地鐵千米變百米
長沙市水利局防汛培訓基地為隔壁小區居民去地鐵站讓地修“捷徑”,使20分鐘路程縮短到了5分鐘
珠江酈城業主代表為街道社區送來感謝錦旗。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金 攝長沙晚報10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金)“好消息!我們到地鐵口再也不用繞路了!”這個國慶中秋假期,開福區瀏陽河街道福元路社區珠江酈城小區的業主群里喜氣洋洋:隔壁長沙市水利局防汛培訓基地專門為居民“破墻開門”,在院內新修建了一條百米小道,供大伙走“捷徑”通往地鐵開福區政府站,原本20分鐘的路程縮短到了5分鐘。
記者了解到,珠江酈城為開福區大型小區,共有3456戶,涉及上萬居民。由于地處馬廠地鐵站和開福區政府地鐵站的中間位置,導致該小區居民乘坐地鐵均需步行20分鐘以上,非常不方便。近期經過長沙市多部門齊心協力的溝通、規劃、建設,10月1日,百米便民“捷徑”正式開通,引得居民們紛紛發朋友圈大贊:政府以“民生溫度”增加了“幸福指數”!
尷尬:“雙地鐵口”小區到哪頭都不近
“當初買房的時候就是沖著‘雙地鐵口’買的,結果地鐵開通后我才發現到哪個地鐵口都不近。”家住珠江酈城的居民周星星告訴記者,他在南邊上班,每天上下班開車很堵,單程就得花一個小時以上,2015年入住珠江酈城后,就天天盼著地鐵能開通。
不料2016年1號線開通后,他才發現到兩個地鐵口都有點遠,只好買輛電單車先騎到地鐵口再乘車。“遇上刮風下雨天氣,騎電動車非常不方便。”周星星無奈道。
跟周星星感同身受的還有李秀娥。今年來長沙帶外孫的她,閑暇之余喜歡乘坐地鐵到處逛。她表示,年輕人會騎電動車還好,對于他們這些不會騎車的老年人來說,只能選擇步行,累得很!
“走路去開福區政府地鐵口的時候就發現,其實我們很大一段路程都是圍著一個院子在繞,要是能從這個院子穿過去,那能縮短90%的路程。”李秀娥把自己的這一發現告訴了女兒王娟。“但是別人的院子怎么可能給我們破墻開門通路呢。”李秀娥自覺“沒戲”。
記者了解到,其實這些年珠江酈城的很多居民都跟李秀娥有一樣的發現。王娟認真地進行了一番調研,并聯合其他幾個鄰居做了可行方案發到業主群里,呼吁大家一起撥打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反映。
“其實我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看看會不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沒想到很快就接到了社區電話,王娟喜出望外。
點贊:20分鐘路程縮短到5分鐘
“我們7月中旬得知市民反映的這一情況后,立馬聯合相關部門一起到實地進行了調研。”福元路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院子為長沙市水利局防汛培訓基地,屬于長沙市水利局下屬單位——長沙市水旱災害防御中心管轄。
記者了解到,在長沙市委社會工作部的指導下,長沙市水旱災害防御中心與福元路社區成立臨時工作小組,專題解決困擾珠江酈城居民數年的繞道難題。
“只要方案可行,能解決老百姓的問題,我們全力支持。”該中心資產財務部部長閔杰表示,經過與街道、社區聯合考察、溝通協商后,大家一致認為可行。
8月中旬,福元路社區出面組織了珠江酈城的何慶、周華等四位居民代表開會,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案:一方出錢、一方出地。在長沙市水利局防汛培訓基地內靠地鐵處的綠化帶上修建一條人行道,并在路兩端的院子圍墻處開新門,由街道、社區負責出錢。
“效率太高了!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們的提議不僅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還得到了有效解決,為我們政府部門點個大大的贊。”周華興奮地表示,大家的“夢想”成真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修建,“地鐵小徑”于9月底完工,并于10月1日正式開通。
10月10日,記者來到該處小道,發現院墻上剛刷白的新門格外醒目,院內百余米嶄新的“捷徑”僅用綠色防護網與辦公區分開,視野非常開闊,路邊撲鼻而來的桂花香讓人心曠神怡……
“我們讓出百米小道能讓居民乘坐地鐵少繞行一千多米,不僅縮短了路程更縮短了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非常值得!”閔杰提醒居民,出行要注意安全,該處為步行道,上下處均有臺階,不能騎電動車。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