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仞宮闕》封面及內(nèi)頁。
編者按
故宮建筑的保護與傳承是一個聊不完的話題。《萬仞宮闕》一書近日由譯林出版社推出。該書作者王子林,1989年北京大學(xué)考古系畢業(yè),同年入故宮博物院工作,從事宮廷文物的保管、陳列與研究工作。《萬仞宮闕》以溫暖而細膩的筆觸,演繹了作者在故宮工作近四十年歷程中的點滴故事。作者通過對故宮建筑、藏品與歷史文化的深刻解析,展現(xiàn)了他對如何在守護文化根脈的同時開辟創(chuàng)新保護路徑的思考。
王子林
那時我住在故宮的集體宿舍十三排里,位于宮墻和紅墻之間,地面的中間是用磚鋪的一條小道,墻皮斑駁,樹影婆娑。有的院門幾乎成了幾塊木板,晚上回來時,推開院門那咔吱咔吱作響的聲音,著實有點恐怖片的效果。記得是深秋的一個深夜,我聽到院子里有沙沙作響的聲音,我小心地打開后門,發(fā)現(xiàn)樹葉里有一只刺猬,便把它抓進屋里,用臉盆扣著,閑來無事,準備養(yǎng)養(yǎng)。到了第二天晚上,我又聽到院子里的沙沙聲,又打開門,看見另一只刺猬好像在尋找什么。它是不是在找我抓的那只?我突發(fā)奇想,這一定是一對夫妻,于是我就把它們放了。以后的幾個晚上,都能聽到院子里的沙沙聲。我也懶得去清理院子里的樹葉了,樹葉就給它們吧。
宮廷組的很多庫房都是原狀宮殿。很多原狀宮殿破敗不堪,需要維修,因此我先后目睹了慈寧宮花園、梵華樓、佛日樓、景福宮、雨花閣區(qū)以及現(xiàn)在正在維修的乾隆花園,看著工人們砍去柱子上、門窗上舊的地仗,再做上新的地仗,刷上新的紅色油漆,鋪上新的琉璃瓦,宮殿變成了一座座嶄新的宮殿。幾年過后,這些剛維修好的宮殿就又要開始維修,我就趕上過慈寧宮花園的第二次建筑維修。
有的原狀宮殿庫房區(qū)里有很大的院子,那時我們能看到白天貓頭鷹站在樹枝上睡覺的身影,我們進來時,它會睜開一只眼看看我們,然后愛理不理地又睡去了,樣子很可愛。有一年冬天我們進庫房查庫時,發(fā)現(xiàn)雪地里有一只死去的貓頭鷹,我把它拿出去做了一件標本,它一直在辦公室陪伴著我。然而現(xiàn)在我再也沒有見過站在樹枝上的貓頭鷹了。烏鴉好像也少了,在十三排時,我一大早就會被成群結(jié)隊往外飛的烏鴉吵醒,傍晚時,黑壓壓的它們又從東城墻那邊飛回來,總有那么幾只烏鴉落在我院子里的樹枝上叫一會兒。它們就像永恒的時間一樣,未曾改變,或許從紫禁城建成之日起,故宮就成了它們的家。
那時的故宮是一座充滿了生命的故宮,寧靜而又安全。貓、蛇、黃鼠狼、刺猬、貓頭鷹、烏鴉,還有很多的昆蟲,它們棲息于此,萬類霜天競自由。隨著古建維修速度的加快,很多原狀宮殿將不復(fù)存在,包括原狀的環(huán)境。我粗略地做了一下統(tǒng)計,地地道道的原狀空間只有兩處了,一是玄極寶殿區(qū),一是延慶殿—惠風(fēng)亭區(qū),目前地面還是過去的地面,房子還是過去的房子,花草樹木也是過去的,就連快要掉的那塊墻皮也是過去的。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們能否保留下這兩處原狀空間,因為故宮跟其他博物館不一樣,它不僅有收藏、保管、陳列、研究、教育等功能,它還有情感追憶的功能,因為它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
希臘衛(wèi)城山頂?shù)呐撂剞r(nóng)神廟就保持著原狀,損壞的建筑構(gòu)件滿地都是,破碎的神廟并不讓人們覺得缺少了光輝,反而映襯出它的雄偉和殘缺之美,是一部無聲的歷史。所以,一扇斑駁的大門,難道非要做成一扇新的大門?一堵殘垣,難道非要把它推倒,重砌成一堵新墻?看似脫了皮的柱子,非要把它拆除換成新的木柱?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站在一個保持著原味的建筑空間里,或者站在一個經(jīng)維修而變成新的建筑空間里,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在一個保持著原味的空間里,時間好像凝固了,靜止不動了。其實這就是一個修舊如舊和修舊如新的觀念問題。有人喜歡保持原狀,修舊如舊,比如我;有人喜歡修舊如新,讓古老的建筑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近年來,我們也逐漸意識到了修舊如舊的重要性,比如將撤下的琉璃瓦重新掛釉回爐;部分彩畫不重新繪制,保存原樣;不是特別需要更換的材料,盡量保持原物不變。我們反對將故宮變成公園或園林,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它的建筑和環(huán)境只屬于過去。
我希望延慶殿—惠風(fēng)亭區(qū)能保持它的原貌,修舊如舊。如果維修一新,故宮就再也沒有這樣的原狀空間了。其實保護原狀,不僅要保護殿內(nèi)的原狀,還要保護建筑本身以及它的環(huán)境,這是一個學(xué)術(shù)課題,同樣需要一支專業(yè)的隊伍。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文化才博大精深。我們不僅需要維修一新的建筑,讓我們賞心悅目,同時我們也需要那些在時間長河中仍然保持著原狀的建筑,它不僅最大程度地保存著古代的信息,讓人們領(lǐng)略古代的創(chuàng)意,也讓我們能重回過去,與古人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黃蘆晚日空殘壘,碧草寒煙鎖故宮”,當(dāng)然這是詩情畫意的場景,如果故宮變成這樣,那是我們守護失職。但我們不一定都要追求新的,才能體現(xiàn)古建筑的輝煌,適當(dāng)?shù)亓粝乱稽c原狀的空間,亦未嘗不可。它會像從古老的磚縫里長出的小草一樣撩動你的心靈,讓你張開想象的翅膀,回抱歷史。
于是我愛上了原狀宮殿庫房,我喜歡在原狀宮殿里整理文物,即使它里面沉積了厚厚的塵土,我也喜歡。
責(zé)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