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劉家璇 通訊員 何倫波
面對瀕臨破產的企業,司法審判如何發揮更大價值?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將審判職能融入地方發展大局,讓破產審判從“結案了事”到“案結事了”,再到“案結企活”“案結業興”,不僅挽救企業于危難,更精準滴灌地方支柱產業。
推動“白銀第一股”煥發新生機
郴州素有“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美譽,有色金屬產業底蘊深厚。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有色金屬新材料產值同比凈增34.9%,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后,司法“精準救治”功不可沒。
“中國白銀第一股”金貴銀業,因經營危機一度走到退市邊緣。郴州中院主動介入,依托“府院聯動”機制,創新采用“并購+易主”模式引入戰略投資。完成重整后,企業不僅迅速恢復生產,更在省、市兩級國資委注資支持下更名為“湖南白銀”,實現質的飛躍。
數據顯示,2024年“湖南白銀”生產白銀761.08噸、合質金2683.28公斤,同比分別增長28.35%和35.52%;營業收入83億元,凈利潤1.70億元,增幅分別達61.76%和205.65%。這一成功案例獲評“中國地方AMC(資產管理公司)最佳案例獎”,并入選全省破產處置府院協調機制典型案例,成為有色金屬產業領域可復制推廣的“郴州經驗”。
助力現代裝備產業加速崛起
在現代裝備制造領域,郴州法院通過破產重整,為稀貴金屬回收企業打通了發展道路。
豐越環保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年處理固廢原料能力達20萬噸,但受母公司拖累陷入困境,979名員工面臨失業風險。資興市法院創新采用“同步推進資產調查與投資人招募”模式,成功引入戰略投資。重整后的企業煥發新生:2025年上半年營收26億元,同比增長134.64%;員工月平均工資增長42%,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同樣重獲新生的華信稀貴公司,曾負債高達28億元。郴州中院通過“市場化競爭+債權人選擇”機制擇優選定投資人,批準了切實可行的清償方案。投資人接管后追加投資4.4億元進行升級改造,企業全面復產后累計完成產值95.6億元,解決就業1046人。
護航新能源產業蹄疾步穩
隨著鋰資源地位日益凸顯,郴州積極布局鋰電全產業鏈。這當中,城泰礦業重整案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泰礦業公司擁有臨武縣雞腳山礦區的探礦權,因長期無營收而陷入“僵尸化”狀態。臨武縣法院啟動預重整程序后,郴州兩級法院創新采用“債權人+債務人共同推薦管理人”模式,僅用104天即完成從立案到批準重整計劃的全流程,實現債權100%清償,還為企業獲得1億元投資。
這一“司法速度”,盤活的不只是企業,更是整個產業發展格局——重整后探明的4.9億噸超大型鋰礦,填補了湖南大型鋰礦資源空白,為郴州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該案被省高院評為“2023年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八大典型事例”。
郴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王雨田表示:“法院將持續發揮破產審判的‘金鑰匙’作用,依托府院聯動機制,為郴州經濟轉型升級貢獻更多司法力量。”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