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田育才
天門山巔,翼裝飛行員如雄鷹掠過云海,各國游客舉機追拍;武陵源景區,中韓游客并肩點贊“哈利路亞山”;七十二奇樓,外國友人隨土家姑娘跳擺手舞,手中“西蘭卡普”文創袋格外醒目……如今的張家界,“不同膚色同賞景、不同語言共贊嘆”已成日常——這座“峰林秘境”,正以旅游為紐帶、開放為底色,書寫全球矚目的發展答卷。
過去五年,張家界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致力于打造入境旅游標桿城市,在旅游提質、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等賽道上跑出加速度,讓“仙境張家界”成為可感可觸的幸福實景。
文旅破圈:
“國際張”的開放答卷
在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韓國游客金敏雅15分鐘內完成過境免簽:“從釜山飛3小時直達,通關快,直奔武陵源!”
這份便捷,得益于19條國際航線搭建的“空中走廊”,覆蓋韓國釜山、濟州、仁川及東南亞吉隆坡、新加坡多城。2024年,這里出入境旅客量穩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外國人占比95%,居全國空港口岸首位。
“以前靠導游帶客,現在靠IP吸客、產品留客。”張家界市文旅廣體局局長歐兵波說。該市打造“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超級IP,搭配多元體驗,吸引韓國游客組團“盡孝游”。入境游客覆蓋183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達183.06萬人次,是2020年的59倍。
文化賦能讓特色產品出海。“‘西蘭卡普’文創遠銷30多個國家,法國、意大利訂單占三分之一。”張家界乖幺妹土家織錦文創園負責人張甜甜說,土家織錦成了連接世界的文化符號。
產品創新激活山水魅力。天門山翼裝飛行、七星山“凌云天梯”、大峽谷蹦極引客打卡;國際街舞周、XTERRA越野跑、AI競速錦標賽等賽事落地,“跟著賽事去旅行”成新風尚。“現在游客能‘上天入地’玩,停留時間平均延長2天。”導游滕曄感慨。
服務升級打通便利關卡。作為全國首批優化支付服務重點城市,張家界2000多家商戶支持外卡支付,六大國有銀行ATM可外卡取現。“用本國電子錢包能買門票,很方便!”巴基斯坦游客伊姆蘭說。此外,1187名小語種講解員持證上崗,39個等級景區實現中英韓文標識全覆蓋,實現“一本護照暢游”。
立體交通暢聯全球。張吉懷高鐵開通后,香港游客陳先生感嘆:“早上在尖沙咀喝早茶,下午到武陵源看峰林。”如今,張家界形成“飛機+高鐵+旅游公路”交通網,插園公路獲評“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全域“四好農村路”串聯鄉村景點,讓峰林秘境成連接世界的文旅名片。
產業轉型:
“實力張”的多元支撐
“沒想到張家界的礦泉水能賣全國!”上海游客李女士在農夫山泉張家界生產基地,驚嘆于自動化流水線。這是張家界破解“旅游依賴癥”、激活多元產業的縮影。
澧水好生態引來了農夫山泉。2022年,農夫山泉張家界生產基地項目在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上正式簽約,在桑植縣建設天然飲用水生產線和無菌飲料生產線,打造多款農夫山泉系列產品生產基地。今年1月,“張家界八大公山”版飲用水上市,“生態水”變成了“致富水”。
過去張家界“靠旅吃旅”抗風險能力弱,“十四五”期間構建“122”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綠色低碳為核心,重點發展綠色工業、生態農業,打造旅游之外“新支柱”。
永定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茅崗村,種植戶楊遠強的15畝莓茶園年收入10萬元,較5年前翻3倍。“以前莓茶賣原料一公斤120多元,如今精深加工后一公斤600多元。”他指著生產線說。
“從原料外銷到精深加工,利潤翻5倍。”張家界莓茶協會會長李葉介紹,全市189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中,“張家界莓茶”“桑植白茶”入選“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2025年上半年,全市規上茶葉加工企業49家,總產值預計超50億元,一片“小葉子”長成了“大產業”。
產業煥新離不開生態打底。張家界環境質量穩居國、省前列:空氣質量優良率超93%,今年1至9月綜合指數全省第一;“十四五”以來完成營造林176.7萬畝,森林覆蓋率64.3%;地表水Ⅱ類及以上比例100%,2024年國控斷面水質全國第二。
民生提質:
“幸福張”的煙火日常
“改造前小區坑洼積水,老人出門難;如今瀝青路、健身區、電梯都有,住著舒心!”永定區南莊坪社區居民王德茂說。“十四五”期間,張家界將70%以上財政支出投向民生,讓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產業發展穩就業。武陵源區就業服務中心為村民劉楊匹配崗位:“我們對接景區、酒店建‘崗位庫’,去年幫助431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24年,張家界城鄉居民收入較2020年增長27.9%,增速連續四年跑贏GDP。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二。
公共服務補短板。“以前看病跑市縣,現在村衛生室能檢查,長沙專家每月來坐診!”桑植縣河口村村民田桂芝說。目前,全市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達標率100%;教育領域新建、改擴建一批學校,新增義務教育學位數千個,所有區縣均獲評省級“教育強縣”。
營商環境優服務。“提交材料到拿執照不到1天,還享受‘幫代辦’服務!”創業者劉芳點贊“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十四五”期間,張家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四十條措施,建立“政企面對面”機制,新登記經營主體年均增13.85%;“鐵腕治旅”入選全國文旅市場管理創新十佳案例,讓群眾創業更安心、游客消費更放心。
安全穩定筑根基。通過“三查一曝光兩閉環”監管,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50.9%、37.2%;防汛減災成效顯著,19起轉移避險案例獲國家表揚。此外,“五圖共治”“天門微治理”獲全國推廣,該市創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群眾安全感攀升。
從“靠旅吃旅”到“多元支撐”,從“峰林秘境”到“國際標桿”,從“發展提速”到“民生提質”——五年間,張家界以蝶變之勢,繪就了“文旅興旺、產業強勁、民生幸福”新圖景。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