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鄒偉瑜)夜幕下的懷化?水河,“福舟”游船自榆樹灣碼頭緩緩啟航,串聯起榆樹灣、天問島、東盟集三大景區的5.2公里航線上,燈光與水波交織、歷史與現實碰撞。
10月27日晚,由著名作家、媒體評論員、網絡大V及專家學者組成的“福地”探訪團,乘著游船在?水河上感受一段屬于懷化的文化記憶。
作為第五屆湖南旅發大會重點文旅項目,全國首部福文化主題沉浸式游船演藝《福地長歌》,以“流動舞臺”的形式,讓懷化刻入城市基因的“福文化”從典籍走向大眾,更破解了當地“周邊熱、城區冷”“過境難留客”的文旅困局。
演藝以侗族青年阿朗與苗族姑娘錦娘的家族故事為脈絡,用三代人的命運串聯起懷化“福文化”的千年傳承。行至天問島,燈光投影勾勒出屈子行吟的身影,講解員“福妹”身著繡有高廟文化鳳鳥紋、侗族織錦的服飾,溯源“福源”的歷史淵源;航至中段,全息投影與實景歌舞融合,重現“通道轉兵”的行軍動線與“芷江受降”的莊嚴時刻,讓游客直觀感受“絕境逢生的福運”與“民族屹立的福佑”;臨近東盟集市,現代光影秀鋪展雜交水稻的金色浪濤,最終定格在“福妹”投身懷化國際陸港建設的場景,完成從歷史“福夢”到“福滿五溪、商通天下”的時代跨越。
《福地長歌》于今年9月正式運營,國慶黃金周期間日均接待量較平日增長超3倍,首場船票常于當日17:00前售罄,景區不得不臨時增開22:00場次,并上線線上選座功能應對游客需求。這份熱度背后,是項目以“文化賦魂、科技賦能”對懷化文化的創新表達。
“不是堆砌歷史符號,是讓‘福’跟著人的故事走。”項目運營負責人王紫君向探訪團介紹,主創團隊聯合專業力量,將高廟文化、多民族傳統紋樣等元素深度融入視覺設計,借助燈光、水幕等特效精準復刻歷史場景,讓游客在短短50分鐘的航行中實現“移動穿越千年”。這樣的呈現方式也收獲了探訪團的認可,成員們紛紛表示:“聽‘福妹’講通道轉兵的故事時格外入迷,這種有溫度的文化傳遞,讓遙遠的歷史變得可感可觸,不再陌生。”
眼下,懷化正以《福地長歌》為核心IP,以?水河為軸串聯“一軸四點”文旅格局,推動文旅與城市產業、區位功能深度融合。項目方透露,后續將結合游客反饋、季節與節日特色,優化演藝內容并推出“福文化”主題衍生活動,讓這條“福運航線”持續傳遞懷化的歷史厚度與時代活力,讓“?水映福舟,長歌頌家國”的故事,成為更多人奔赴懷化的理由。
責編:鄒偉瑜
一審:鄒偉瑜
二審:李昆勵
三審:蔣玉青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