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學發布購置存量房地產用作學生宿舍的單一來源采購征求意見公示,預算金額達2.95億元。這一舉措并非個例,湖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相繼投入數億元資金,將學校周邊存量商品房改造為學生宿舍。這種 “以購代建”的新模式,是否為樓市存量消化提供了新解法?
收購價低至備案價的6折
當前,高校收購存量房改建宿舍已從零星探索走向規模化實踐。
作為全國首個高校收購存量商品房的案例,湖北大學陽邏校區的項目頗具代表性。投資1.98億元收購武漢城建·水岸小區352套商品房,改造后可新增2800個學生床位,預計將滿足校區師生從6000人增至7500人的住宿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其收購單價約4650元/平方米,僅為該樓盤2022年備案均價的6折,接近商品房建設成本價。而且此次湖北大學收購的存量商品房,與該校陽邏校區僅一路之隔,學生通行較為便利。
而在湖南,中南大學也通過購置存量房地產用作學生宿舍。根據中南大學單一來源采購中南大學購置存量房地產用作學生宿舍項目征求意見公示,該項目擬由湖南旺德府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提供(或承擔)。
此外,除了直接收購存量房,近期浙江大學還開始租賃社會用房當學生宿舍。采購意向公告中的采購需求概況顯示,因校內學生宿舍住宿緊張,擬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周邊5公里范圍內租賃社會用房,要求精裝修拎包入住,提供床位不少于3000張,租賃房屋能滿足學生宿舍住宿要求,配有配套服務用房。
解決住宿難題,消化積壓存量房
其實,高校密集“買房或租宿舍”的背后,是政策引導、需求升級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早在去年年初,針對高校宿舍資源緊張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個部門就已經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指導意見》,從籌資機制、資源渠道、配套政策、宿舍管理等多維度提出解決方案。其中提到,鼓勵高校通過購買、租賃學校周邊的人才公寓、商住樓等社會用房,補充宿舍資源,并按照校內同等標準,加強配套服務管理。
“高校擴招帶來的宿舍緊張問題越來越突出,新建宿舍不僅周期長,還可能面臨各種建設風險。而收購現房周期短、無交付風險,且當前房價調整后,成本可能比自建更低。”長沙一房企負責人指出,從目前來看,這確實是個雙贏的路子。對高校來說,快速解決了住宿難題,節省了成本;對樓市來說,消化了積壓的存量房,盤活了閑置資源。
不過,該負責人認為,這種模式能不能大范圍推廣,還得看各地的實際情況,比如高校周邊有沒有合適的存量房源、地方財政和高校的資金實力如何,還有后續改造、管理的配套措施能不能跟上,“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校這波操作給樓市存量消化打開了一個新思路——與其讓房子空著,不如結合實際需求進行功能轉換,找到新的使用場景”。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卜嵐 通訊員 肖昱昊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