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發力養老資產保值增值金融服務,也深耕實體養老產業
險企競逐“養老”新賽道

泰康之家·鵬園養老社區。通訊員 攝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黃煒信 通訊員 謝瑩秀
金融機構如何助力“老有所養”?近日,記者探訪位于深圳的泰康之家·鵬園養老社區,切身感受到養老金融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根本忙不贏”的養老社區
10月24日9時許,鵬園社區內熱熱鬧鬧,八段錦、鋼琴、游泳、模特表演……各種課程都開課了。“忙不贏,根本忙不贏,每天的課程滿滿的。”去年入住鵬園的馮叔向記者感嘆。
課堂之外,老人們三三兩兩結伴在園區里散步;健身房里,教練指導老人使用各類器材進行鍛煉;四季花廳內,展出在住老人的攝影作品、個人收藏品。
活力時尚的享老生活在各地泰康之家上演。入住老人中,有的是連續出書的北大退休教授,有的是知名導演,在社區帶其他老人賞析電影,還有的是鐵人三項教練,教大家游泳。
據了解,泰康之家圍繞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了一整套成熟的文娛服務體系,打造銀發智慧“價值再創造中心”。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運營社區共開設近600門課程,擁有居民俱樂部約350個。
截至今年,泰康已在37個重點城市布局養老社區,規劃超6萬個養老單元、可容納近9萬名老人,成為全國最大的高品質連鎖養老集團之一。目前,包括鵬園、湘園等在內的27家社區已投入運營,在住居民超1.8萬人。
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泰康是保險業首個創新推出“壽險支付+養老服務”創新商業模式的險企,創造性地將保險支付與醫養服務相結合。在支付端,泰康提供年金保險、重疾保險、醫療保險、護理保險等商業保險產品;在服務端,形成“醫、養、康、寧”相融合,以客戶和患者為中心的一站式服務,推進一場養老革命。
“八仙過海”發力銀發經濟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數據顯示,老年人口規模將從當前約3.1億人增加到2030年的3.9億人,預計“十五五”期間,年均新增老年人口約1400萬。
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意味著養老需求海量存在。由險企打造的養老社區在全國經濟發達城市和旅游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就是保險公司角逐“養老”新賽道的縮影。
顯然,“保險+康養”已成為保險業的一大趨勢。不少保險機構與泰康思路類似,在助力制度化養老金體系之外,還直接參與到養老產業。
平安集團為投保客戶提供三甲醫院綠通、家庭醫生、慢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務,打通“預防—診療—康復”閉環。其居家養老服務品牌“平安管家”,整合醫、食、住、行數百項服務,累計服務超10萬家庭。
中國人壽構建“讓子女放心、讓老人安心”的養老生態建設理念,穩步推進養老服務多方式供給。截至目前,已累計在15個城市布局養老服務,擁有18個機構養老項目。
太平人壽依托集團“保險+醫康養”布局,一方面,建立多維度養老服務體系,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養老服務網絡覆蓋27省54市,基本實現“東南西北中”全覆蓋。另一方面,與多家知名醫院等展開深度合作,2025年上半年,醫療大健康基金累計投資金額達20.91億元。
發展養老金融,絕不止于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的“三支柱”體系。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保險機構既做無形的養老資產保值增值金融服務,也深耕有形的實體養老產業,增加養老保障供給,將為構筑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滿足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提供助力。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