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亮 通訊員 羅舜愛 申艷
大數據精準監測,稅務部門主動服務;全程網上辦理,辦稅質效明顯提升;監測指標預警,當日發現當日能糾偏……近幾年,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深耕“無感監測,有感服務”智慧實踐,創新搭建“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體系”,涵蓋優化事前提醒、提速事中辦理、完善事后服務、執法監管與評價等4類32個監測指標,將“以數治稅”深度融入稅費服務的全流程。
目前,全省96%的稅費事項“云上”辦結,進廳辦稅人數同比下降35.2%,平均辦稅繳費時長縮短20%,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以數治稅”,融入服務全流程
“沒想到,只需點點手機,卡里就能多返回一點錢。”拿到總計7100多元的個稅“紅利”后,湖南北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12名冷庫工人高興地說道。
今年5月,通過監測體系的大數據篩查,邵陽市北塔區稅務局狀元洲稅務分局干部發現,湖南北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的個稅匯算清繳網辦率存在異常,部分員工符合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條件,卻一直沒有提交資料。
稅務干部快速上門核實,發現是部分員工長期在冷庫工作,對相關政策和操作不夠了解。隨后稅務干部手把手指導工人登錄個稅App,進行了辦理。
據介紹,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平臺上歸集了與納稅人繳費人業務密切相關的高頻事項,采取省市縣三級實時監測的方式,對稅費服務全流程進行優化,有效提高行政效能和納稅人繳費人辦事效率——
優化事前提醒,運用稅收大數據對“政策推送率”“網上申報率”“征納互動率”等指標進行歸類分析,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
提速事中辦理,設置全程網上審核辦業務的平均辦理時長、數電票賦額調整時長等11個監測指標,優化拓展“全程網上辦”“自助便利辦”“線下進廳辦”的措施和渠道;
完善事后服務,設置納稅服務投訴準期辦結率、異議申訴處理率,以及納稅信用補評、復評和修復任務的準期處理率等5個指標,以“在線”的稅費服務有效消除納稅繳費“溫差”。
精準輔導、優化措施、主動服務,各項稅費服務效率顯著提高。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省新辦納稅人增值稅申報準確率提升至99.97%,全程網上審核辦理業務平均1.37小時辦結,數電票賦額平均調整時長1.99個工作日,全省一二類出口企業正常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長1.18個工作日,1.1萬戶納稅人實現兩項“免申即享”信用修復。
執法監管,統一尺度風險可控
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環境的有力保障。
在開展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過程中,湖南稅務部門以規范執法為前提,采取“監管+服務”的工作方式,設置了多次進行納稅評估戶數、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代理戶逾期申報戶占比、政務服務“好差評”好評率等6個指標,主動監測執法監管行為,推動企業在寬嚴相濟、法理相融的精確執法中,進一步提升稅法遵從度。
今年3月,株洲市一個體戶楊某因客觀原因首次逾期申報,監測指標預警提醒后,稅務干部主動聯系輔導,講政策、助建賬,使其依法免予行政處罰。
在全面落實輕微違法“首違不罰”的同時,湖南稅務部門依托監測體系,開展同一事項處罰標準不一致的整改。
今年6月,湖南湘江新區某讀書促進會因企業登記類型誤判面臨稅收處罰,當地稅務部門通過監測機制快速識別問題后,立即啟動糾偏程序,不僅撤銷了稅收處罰,還即時辦結了企業的相關小額退稅,實現“當日發現、當日糾偏、當日閉環”,最大程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依托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體系構建的32個精細化監測靶點及明確的算法標準,為優化納稅服務、規范稅收執法、強化稅費監管打造了一張精準有效的“體檢表”。
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曾光輝表示,通過這張“體檢表”,可按月歸集分析全省數據,迅速歸因定位,精準任務“派單”,限時督促整改,感知納稅服務生態的“健康”脈動,“這將促使我們進一步提升‘以數治稅’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負擔更輕、辦稅更快、服務更優的稅收營商環境。”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