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鄒娜妮 通訊員 梅舒 鄔連兵
10月24日清晨,婁底市中心醫院門診五樓的“鐘南山院士團隊專家門診”,46歲的重癥患者梁女士拿著CT復查報告問診,醫生仔細閱片后告知好消息:肺部傷口吻合良好,配合免疫治療,定期復查即可。
以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契機,婁底“借力”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一院”),引進鐘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常駐,培育醫療人才隊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醫療服務。
【時代命題】
“看病遠、看病貴、看病難”是擺在婁底人面前的現實困境
地處湘中的婁底,曾以千萬噸鋼、千萬噸煤、千萬噸水泥等名滿湖湘,工礦產業發達,也曾造成部分老工人、工礦聚集區居民的“呼吸困擾”,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較高。
婁底醫療資源較為薄弱,到2023年還只有市中心醫院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在不幸罹患大病之后,不少病患和家屬都曾聽過這樣的建議:“你們去北上廣的大醫院找專家看吧。”
婁底市衛健委數據顯示,本地患者外轉就醫2023年達8萬人左右,外地就醫主要病種占比為:腫瘤(腦、肺等)33.45%,呼吸系統疾病20.03%,泌尿系統疾病2.21%。
打開一張中國地圖,婁底距離長沙140公里、距離廣州620公里、距離北京1600公里,與醫療發達城市相距遙遠,“看病遠、看病貴、看病難”是擺在婁底人面前的現實困境。“什么時候家門口有國家級大醫院、有知名專家,讓我們看病不再折騰?”群眾的期盼,成為婁底市委、市政府的民生考題。
【政府作答】
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3項,重大疾病不用四處奔波
婁星區南環路與新星南路交叉口東南角,記者看到,總投資22.34億元、總占地面積263畝的廣醫一院婁底醫院建設現場塔吊林立,5棟主體建筑拔地而起,內部裝修和設備采購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十四五”時期,我國探索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緊密型醫聯體等改革成果,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全國范圍內醫療資源布局不斷趨向合理。
婁底,是其中的一個地理節點。2023年,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子湖南的唯一項目,便是廣醫一院婁底醫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從人財物等7個方面給予支持,安排1億元專項經費,婁底將其作為“一號民生工程”推進。
此次“牽手”的廣醫一院,胸外科全國前五,由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呼吸學科連續15年全國第一。幫扶共建期間,婁底市中心醫院承載醫療技術輸入,落實人才的引、育、用、留,待廣醫一院婁底醫院建成后,遷移相關科室和醫療團隊至新醫院。
比大樓更快落地的是醫療技術——
71歲的吳老(化名)有多個肺結節,且有惡性指征。廣醫一院黨委副書記、胸外科主任醫師劉君攜手婁底市中心醫院醫護團隊,術前應用“三維重建”技術精準定位病灶,術中通過“無管化胸科麻醉+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一次性清除吳老右肺多個結節。
“術后1小時,可自主進食;術后3小時,可床邊活動。”吳老感覺良好。無需氣管插管,僅需微小切口,此類國內領先的“無管化胸科麻醉”,目前已在該院開展20余例。
帶領梁女士闖過“生死關”的,是被譽為胸外科“金字塔尖”的肺動脈“雙袖式”切除術。該手術操作難度極高,要在胸腔鏡放大視野下像繡花一樣精細操作:精準切除被腫瘤侵犯的肺動脈干和氣管段,再將健康的血管、氣管重新縫合。
眼下,這樣的診療升級,在婁底市中心醫院已從“突破”變為“常態”。
氣道腫瘤冷凍切除、氬氣高頻電刀技術、EBUS-TBNA(超聲支氣管鏡檢查)、輸尿管狹窄舌黏膜修補術……廣醫一院呼吸、胸外、重癥、泌尿、中醫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專家,在婁底市中心醫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3余項,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國家隊’為婁底培養了一支長駐的醫療團隊。”婁底市衛健委黨組書記曾祥文介紹。婁底市中心醫院選派145名醫務人員到廣醫一院開展成建制培訓。年輕的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陳永剛前往廣醫一院進修半年,回婁后埋頭鉆研臨床技術,現每月可獨立完成前列腺等尿控手術30-40臺。
目前,全市已有319名醫療骨干赴廣州等地接受培訓,整個區域的醫療水平得到提高。
今年,婁底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獲批全省地市級醫院唯一“湖南省C類醫學學科”建設項目,泌尿外科等14個專科成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曾因腫瘤(腦、肺等)、呼吸系統疾病等外出就醫的婁底患者,不必長途跋涉求醫了。今年以來,婁底異地住院同比減少2566人次,異地住院醫療費用同比減少3788萬元。
【百姓評卷】
家門口就醫,省錢又安心
10月19日,在婁底市中心醫院,廣醫一院鐘南山院士團隊主刀并帶教6臺胸外科手術。全程參與手術觀摩的婁底市中心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滿紅感嘆道:“最震撼的是專家的節奏,復雜的胸腔鏡手術,他們操作精準流暢,還邊做邊講解解剖要點,比如分離血管時如何避開神經、吻合時怎樣保證毫米級精度,這些實戰經驗非常珍貴。”
家住新化縣溫塘鎮繁榮村的劉民(化名),曾是一名煤礦工人,是6名接受手術的患者之一。他之前去廣州檢查,來回高鐵票800多元,住兩晚賓館花了400多元,加上檢查費,零零總總已經花了近3000元。
“家門口專家開刀,不僅報銷比例高,還省下了異地就醫的各項雜費,省錢又省心。”10月26日,術后一周的劉民達到出院標準,總花費4.5萬元,經醫保統籌報銷后,個人支付2萬余元。
“在家門口找‘國家隊’醫生做檢查、動手術,心里踏實。”梁女士曾被中央型肺癌“纏上”動脈,病愈后難掩喜悅地說。
受哮喘病長期折磨的肖女士說:“我每個月在這里更改一次中藥處方,哮喘大有改善。”在鐘南山院士團隊專家門診,她堅持半年找廣醫一院中醫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喻清和調理。
從“追著專家跑”到“專家來身邊”,自去年1月以來,廣醫一院來婁工作專家超過450人次,覆蓋醫教研防管等各個領域。
返鄉時,劉民特意坐車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轉了一圈,門口“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婁底醫院”的字樣映入眼簾。劉民安心地說:“明年這家醫院投入使用,復查就來這了。”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