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文)金秋時節,瀏陽市洞陽鎮高標準農田晚稻搶收正酣。洞陽村千畝試驗核心示范片內,三臺收割機穿梭金色稻浪,稻穗顆粒歸倉;滿載稻谷的車輛沿機耕道排成長龍,一派豐收忙碌圖景。
“三臺機器一天能收150多畝,效率比人工高數十倍。”種糧大戶雷節輝介紹,今年他承租了1600多畝稻田,其中1000余畝是高標準農田。為搶農時,他從河南請來農機師傅與設備,全程機械化作業,晚稻一周內即可收完。
豐收的底氣,源自示范片的科學布局與技術賦能。2024年起,瀏陽市在洞陽鎮洞陽村、南園村打造兩大核心示范片——省級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長沙市糧食生產“四高(高標準、高技術、高產量、高品質)”千畝試驗核心示范片,總面積3000畝。
“示范片核心是讓‘小田’變‘大田’、‘農田’變‘良田’。”洞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伍平平介紹,當地重點推行“五好一化”技術體系:整好田、選好種、育好秧、施好肥、防好病、全程機械化。去年洞陽鎮“四高”基地早稻畝產637公斤,晚稻畝產突破651.4公斤。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