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3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熊思思)“十四五”期間,常德市在保護、活化利用文化遺產方面有哪些亮點?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動非遺傳承與創新?10月23日,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常德市專場)上,常德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局長楊莉作出解答。
楊莉介紹,常德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成效顯著,新增省級文保單位13處,澧縣城頭山遺址入選國家首批重大遺址,雞叫城遺址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編制《常德市文物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落實文物安全四級巡查機制,“十四五”期間爭取國家文物專項資金1.15億元。

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保護體系,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7個、省級41個,國家級傳承人10名。打造“百非新呈耀沅澧”品牌,舉辦鼓書擂臺賽等大型非遺展演300余場;常德河街獲評省級非遺街區示范點,桃源刺繡、石門油榨坊躋身省級非遺工坊。同時,常德市還通過校企合作定向培養,40名漢劇后備人才成為傳承新生力量。
楊莉表示,未來,常德將推動非遺與現代生活、旅游、科技深度融合:一是建設非遺街區、工坊等體驗空間,推動非遺進景區、社區、校園;二是運用數字技術打造“云上非遺”平臺,創新記錄傳播模式;三是持續推進漢劇、絲弦等定向委培,支持傳承人創作傳播,讓非遺“火”起來,成為文旅融合核心支撐與文化自信的生動載體。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