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2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99歲的譚魁華拿起桌上的橘子,習慣性地掰成兩半,遞一半給身旁101歲的丈夫俞振藩,俞振藩笑著拍拍她的手。這一幕,被兒子俞國林用手機定格,“這樣的溫馨場景,相伴的76年里每天都在上演。”
10月22日,記者來到長沙市天心區融城社區,走進這對“200歲愛侶”四世同堂的家。
比畫著聊天,是百歲夫妻譚魁華(圖左)和俞振藩的日常。高煜棋攝
“讓著點”是76年相濡以沫的秘訣
“這是我老公,我倆加起來200歲了!”譚魁華拉著俞振藩的手,湊到記者耳邊大聲說。22日上午,見記者到訪,性格外向的譚魁華主動做起介紹。
盡管聽力不太好,老人卻愛和人聊天,聊到丈夫時,總會拍拍老伴的手背。
1949年,經親戚介紹,當時25歲的俞振藩和23歲的譚魁華結為夫妻。“我爸說,第一次見我媽,就覺得她勤快又實在。”俞國林笑著說,“兩人雖然婚禮簡單,婚后的日子卻過得比誰都穩。”
俞振藩從水電學徒做起,進入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跟著工程隊足跡遍布全省;譚魁華則在家帶孩子,后來也進了水電八局的附屬家屬工廠。“他在工地忙,我就把家里打理好,養育三個子女。”譚魁華回憶起往事,手指下意識地比畫著,俞振藩在一旁點頭附和道,“對,她是家里的‘大管家’,心細。”
俞國林(中)與父母。高煜棋攝
“在一起幾十年,吵架永遠吵不起來。”俞國林告訴記者,“我媽性格急,有時候會嘟嘟囔囔,我爸從來不說啥,就坐在旁邊聽。”
記者追問俞振藩“妻子發脾氣怎么辦。”老人笑著說,“隨她去!她說完了氣就消了,我讓著點,就不吵了。”
這種“讓”藏在無數生活細節里:一塊糕點要掰成兩半,你一口我一口;譚魁華總把好菜夾給俞振藩。俞振藩92歲還在種菜,譚魁華就跟在后面遞種子、拔草,菜畦里的辣椒、青菜長得旺,吃不完老兩口就一起分給鄰居。“我跟她感情好,她喜歡種菜,我就陪她種,種到92歲走不動了。”俞振藩的話,樸素卻動人。
家里擺放的合照。高煜棋攝
四世同堂,二老是幸福的“榜樣”
“爸爸媽媽,吃飯咯!”中午12時,俞國林開始招呼老人吃飯。“我爸94歲前還和我媽自己在家做飯,相互照顧。現在雖然身體沒有以前靈便了,兩人依舊像以前那樣相互照顧、記掛著。”
“爸爸媽媽的相處之道,是我們晚輩學習的榜樣,不吵架,家和萬事興。”俞國林說,全家十幾口人,早已是四世同堂。父母常言傳身教的“家和萬事興”,儼然成了家訓。
在融城社區,俞振藩和譚魁華是家喻戶曉的“百歲明星”。“整個院子都知道,我們這有對‘200歲’老夫妻!”社區融愛同行志愿服務隊隊長邢慶英告訴記者,早些年兩位老人身體好時喜歡在社區里溜達,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如今老兩口雖然不太出門,但是大家也都記掛著他們,逢年過節還會上門看望。
101歲的俞振藩還是保持著看新聞的習慣,雖然耳朵不好,還是會跟譚魁華“比畫”新聞里的事;譚魁華還是像以前一樣操心著丈夫和子孫后輩。“爸爸媽媽湊到一起說話,聽不清時,他們就拉著手,用手指在掌心比畫,兩人聊得開心,旁人都插不上嘴。”俞國林說,“爸爸媽媽如今身體都硬朗,這就是最好的福氣。父母在,一家人圍著他們,比啥都強。”
結束采訪時,俞振藩牽著譚魁華的手,坐在藤椅上朝記者招手告別。“您覺得幸福是什么?”記者問,譚魁華愣了愣,笑著指向俞振藩,“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俞振藩一直看著老伴,微笑不語。
76年婚姻的幸福密碼,是菜畦里的“她喜歡我就陪著”,是拌嘴時“我讓著點,就不吵了”,更是全家人身體力行的“家和萬事興”。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