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2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曾鶴群)10月22日,記者從湖南省人社廳獲悉,該廳聯合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殘疾人聯合會等五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認定管理、服務流程、政策落實、分類幫扶到退出機制等方面作出系統部署,為就業困難人員兜底。
明確認定范圍,實現精準“識困”
《通知》明確,就業困難人員是指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因年齡、身體狀況等原因難以就業或連續失業一定時間的登記失業人員,具體涵蓋七類群體:男滿50周歲、女滿40周歲且連續失業6個月以上人員;城市居民家庭成員均處于失業狀態且連續失業6個月以上人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業人員;失業的殘疾人員;因承包土地被征收而失去土地且連續失業6個月以上人員;連續失業一年以上人員;以及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人員。
為確?!安诲e漏、不跑偏”,各地將統籌開展認定、審定、審核工作,把符合條件人員全部納入“人社一體化平臺”實名管理。通過建立信息核實與定期回訪機制,開展跨部門信息比對,對符合條件未認定人員“點對點”推送政策;每月跟蹤回訪服務對象,精準掌握就業狀態與服務需求,量身定制援助方案。
規范4步認定流程,辦理時限清晰可查
為方便群眾辦事,《通知》明確了“個人申請—社區(行政村)受理—街道(鄉鎮)確認—縣級人社部門審核認定”的全流程辦理規范。申請人持身份證、戶口本及相關材料到戶籍地社區(行政村)即可提出申請,各環節均設定明確時限:社區(行政村)5個工作日內完成錄入調查,公示5個工作日無異議后提交復審;街道(鄉鎮)5個工作日內完成復審;縣級人社部門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認定,讓政策紅利更快落地。
多類補貼精準落地,覆蓋就業創業全場景
政策落實上,《通知》強調根據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情況與就業形態精準施策。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自主創業的,可獲得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培訓補貼等扶持;被企業吸納就業的,企業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安置到公益性崗位后可享受崗位補貼與社會保險補貼。
此外,分類開展幫扶,按需提供“定制服務”。對有一定自主就業能力的人員,開展職業指導、介紹與技能培訓;對就業能力較弱但可市場化就業的人員,鼓勵企業吸納并精準推送至少3次崗位信息;對就業能力弱、生活困難的人員,每月主動服務不少于1次,零就業家庭1個月內至少1人實現就業,優先通過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
7種情形需退出,確保政策“精準惠民”
為維護政策嚴肅性,《通知》明確了七種退出情形,包括擔任企業管理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退出勞動力市場、連續3次拒絕公共就業服務、騙取補貼資金等。符合退出條件的人員應主動申報,社區(行政村)發現不符合條件的,告知本人或公示后予以退出。值得注意的是,退出人員若再次符合條件可重新認定,社保補貼與公益性崗位補貼期限累計計算,公益性崗位安置次數原則上不超過2次。
《通知》還明確了五部門職責。人社部門統籌推進經辦服務與政策落實,財政部門保障資金供給,民政部門銜接基本生活救助,殘聯聚焦殘疾人員幫扶,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做好退役軍人就業援助,通過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形成工作合力。該通知自2025年8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國家有新規定的從其規定。
責編:蘭宇琪
一審:蘭宇琪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