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聲在線10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通訊員 梅正鼎 劉維帥)今天在岳陽市華容縣團洲垸舉行的全省機采棉現場觀摩會上,3臺采棉機轟隆作業,幾分鐘就收完1畝棉花。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付廣稱贊:“機器作業效率高、采凈率高,湖南棉花采收邁向機械化。”
(全省機采棉現場觀摩及及技術培訓班現場。本文圖片均為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李健攝)
“機械化采收,省力又省錢。”華容縣棉花種植戶余明祥稱,有了采棉機,1小時可采收12畝棉花,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李付廣稱,機械化采收成本降低明顯,能提高農民種棉積極性,對于穩定湖南棉花種植面積具有重要意義。

湖南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產棉區,過去受限于丘陵山區的自然條件,地塊小而分散,棉花機械化發展緩慢。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臺由湖南企業鐵建重工自主研發的采棉機,前方有2個分禾器,可以同時收割2壟棉花。李付廣表示,這種小型采棉機可以在小地塊上靈活作業,適宜在湖南推廣應用。

實現棉花機械化采收,還需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湖南省農科院棉花與蠶桑研究所所長肖才升介紹,近年來,湖南已成功培育審定16個宜機棉花新品種,其中多個品種被遴選為國家及省級主推品種,為長江流域機采棉發展提供有力種源支撐;探索出的機械化植棉技術體系已基本成型,播種、飛防、脫葉等環節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棉花全程機械化仍處于起步階段,要堅持以“穩面積、提單產、降成本、增效益”為主線,推廣應用輕簡高效、集中成熟技術,確保生產面積落地落實,推動我省棉花種植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發展。
責編:蘭宇琪
一審:蘭宇琪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