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岳陽專場現場。 鄒偉瑜 攝)
華聲在線10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鄒偉瑜)綜合實力躍升、轉型動能增強、開放能級提升、生態成色更足、城鄉面貌煥新、民生福祉厚植,“十四五”期間,岳陽市以“六個新”成效交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答卷。
今日上午,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岳陽專場上,岳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摯介紹,過去五年,“七個岳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六個新”領域碩果累累,高質量發展根基持續夯實。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過去五年,岳陽市GDP從3997.16億元增至5127.66億元,連破4000億、5000億關口,年均增速5.8%;人均GDP從7.9萬元升至10.3萬元,年均增長6.2%,居民人均經濟占有量顯著提高。
經濟韌性與活力同步增強,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突破200億元,存貸款余額均超4000億元,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分別增長4.3%、7.1%、8.1%,城市綜合競爭力穩步提升。
轉型升級激發新動能
岳陽市加快構建“1+3+X”現代化產業體系,乙烯、己內酰胺等重大項目落地,培育形成現代化工、港口物流等5大千億元級產業集群,產業能級實現質的飛躍。
能源保障能力同步升級,華電平江電廠、國能岳陽電廠并網發電,平江抽水蓄能、岳陽鐵水集運煤炭儲備基地等項目有序推進推進,汨羅火電、岳州電廠開工建設,電力裝機總量超1000萬千瓦。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992家,創新要素加速集聚,成為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
改革領域,岳陽市落實降本惠企舉措,“三資”運作、君山生態漁業改革入選全國典型案例,為各地提供“岳陽經驗”。
開放平臺與通道建設成果豐碩,形成“三區一港五口岸”開放體系,舉辦中非電力與新能源合作交流活動。1000噸級及以上港口泊位居全省首位,虞公港一期運營,城陵磯—海參崴直航等線路高效運轉,推動城陵磯港成為長江中上游第三個百萬標箱大港,外向型經濟勢頭強勁。
生態保護取得新成效
堅守生態優先,岳陽市持續開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勢”,長江岳陽段水質優良率100%,洞庭湖總磷濃度達標,市城區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生態創建與綠色轉型并進,獲評“國際濕地城市”,獲批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萬元GDP能耗下降提前完成省定目標,秸稈“五化”利用扎實推進,沿江化工企業關停、搬遷、改造經驗全國推廣,林長制、河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綠色成為發展鮮明底色。
城鄉面貌呈現新圖景
統籌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岳陽市城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城鎮化率較2020年提高2.64個百分點;完成2192個老舊小區改造,建成105個省級美麗鄉村,城鄉顏值與品質雙升。
文旅活力加速釋放,舉辦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湖南旅發大會、湘超等賽事節會,市場人氣越來越望,煙火氣越來越濃。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岳陽市接待游客438.1萬人次,同比增20.92%,游客花費50.55億元,同比增30.76%,洞庭南路等景點成熱門打卡地,“文旅+”成為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岳陽市將民生投入放在優先位置,民生領域財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比重穩定在70%以上。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836元,較2020年的28577元年均增長6.6%,增速跑贏GDP,居民獲得感持續增強。
重點民生實事落地見效,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2.6萬人,岳陽學院開學填補本地本科院校空白,市中心醫院即將整體搬遷,有效緩解“就學難、就醫難”等“急難愁盼”問題,民生質感不斷增厚。
責編:鄒偉瑜
一審:鄒偉瑜
二審:李昆勵
三審:魯紅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