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廈門航空承辦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25年世界航空安全與運行大會(WSOC)在廈門開幕。作為國際航協在航空安全與運行領域的最高規格年度盛會,本次大會首次落地中國,為期三天(10月14日至16日),吸引全球近70個國家和地區超800名航空公司、監管機構、制造商及行業專家齊聚廈航費爾蒙酒店。與會嘉賓圍繞“面向未來的航空業:成功戰略”主題,共同探討風險環境變化背景下航空業安全、運行效率與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路徑。

深化協作,開拓合作新局
大會既聚焦核心議題打造豐富活動,更圍繞安全、客艙運行、飛行運行、危機管理四大專題開設深度分論壇——安全分論壇深挖預測性風險管理、基于風險的運行安全審計等方向,客艙運行分論壇破解人為因素、鋰電池運輸安全等難題,飛行運行分論壇探討新型培訓、AI維修應用等前沿議題,危機管理分論壇解析危機溝通、旅客援助等內容;此外還同步開設國際航協運行安全審計(IOSA)研討會、湍流感知論壇等配套活動,全方位助力參會者深化交流、凝聚共識。

共探路徑,賦能行業發展
國際航協全球安全總監馬克·賽爾在歡迎辭中指出,隨著地緣沖突加劇及監管日趨碎片化,航空公司的運營環境愈發復雜。空域關閉、無人機侵入等問題,擾亂了全球連通性,也削弱了行業信心,甚至威脅飛行安全。他表示,要確保航空安全,就必須具備強有力的領導力,嚴格遵循全球標準,并更智能地使用數據。只要行業與政府在這些關鍵領域攜手合作,就能夠構建一個更安全、更具韌性、更高效的體系,應對好當前風險和未來的挑戰。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表示,中國民航始終致力于積極為全球民航安全發展貢獻力量。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民航在強化安全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加快行業復蘇、增強行業韌性、改進服務質量、推動行業加速數智化、綠色化轉型等方面開展了許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當前全球民航安全發展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航材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效率有待提高,極端天氣增多導致運行環境更為復雜,自動化、人工智能、無人機等新技術在為行業運行質效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帶來衍生風險,供應鏈有序保障可能因為地緣政治被人為阻斷。中國民航愿與國際航協以及各國同行一道,風雨同舟、密切合作,在行業數智化、綠色化發展等新技術、新領域加強分享交流,攜手共創全球民航安全、可持續的美好未來。
廈航董事長趙東從中國民航企業視角分享時表示,廈航深耕行業四十余載,保持著連續38年盈利的穩健發展態勢,在安全領域成效顯著,還曾將自主研發的發動機空中停車預防方案與全球共享,為航空安全治理提供中國經驗。針對當前行業面臨的供應鏈緊張等新挑戰,他分享廈航作為全球首家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的航司實踐,提倡要統籌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呼吁民航界攜手合作,筑牢航空生態的韌性,通過技術創新與運營優化采取更多務實行動,共同推動行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本次大會成為中國民航技術創新成果與文化魅力雙向輸出的重要載體。作為承辦方,廈航依托大會契機,聚焦技術交流與成果轉化,推動行業技術革新,以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助力全球民航資源雙向賦能。開幕式上,短片《民航十二時辰》展現民航各崗位對安全的時刻守護。隨后,20位廈航乘務員演繹《天地華彩·大美中國》主題時裝秀,呈現中國大美河山,大氣磅礴的東方之美與民航人的職業精神巧妙融合,現場掌聲不斷。

此外,大會還將配套舉辦“廈門之夜”文化活動,讓世界更直觀地感受中國文化魅力。
(高英發)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田從梅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