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茶遇見酒,能調出什么新口味|“經濟觀察”專欄
新茶飲品牌相繼推出酒類飲品,“微醺經濟”成效有待觀察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星源
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一杯微甜的奶茶能為“打工人”帶去片刻休憩;而當皎潔的明月掛上枝頭,人間煙火中,適度小酌則成為一抹點綴的亮色。
當前,“早茶晚酒”已成為部分都市人的消費選擇。但當二者的邊界逐漸模糊,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前有茶百道宣布經典白酒奶茶“醉步上道”回歸,首日銷量近12萬杯;后有蜜雪集團以約2.97億元人民幣價格收購“鮮啤福鹿家”53%股權,正式跨界進入啤酒賽道……在“微醺經濟”興起的當下,新茶飲品牌開始拓展含酒精飲品。茶杯與酒杯的碰撞,究竟能為品牌劃出第二增長曲線,還是成為噱頭大于實質的“曇花一現”?記者對此進行了探究。
消費者在茶飲店購買含酒精飲品。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星源 攝
奶茶+酒品,新奇搭配吸引消費者買單
帶著愉快的心情漫步街頭,經過地鐵站附近的轉角,白領吳小姐在一家別樣的茶飲店前放慢了腳步。
“百香果汁的酸甜混著茉莉毛峰的清香,還有金酒和蘇打水作為基底,口感一定很豐富!”她舉起飲料杯品嘗后表示,自己正好約了和朋友小聚,這款名為“悠然假期”的果汁起泡酒作為“烤肉搭子”再合適不過了。
在茶顏悅色旗下這家名為“晝夜詩酒茶”的茶飲店里,奶茶與酒品實現了組合。記者瀏覽菜單發現,該店貼心地將白天的茶單與夜間的酒單進行了區分,后者既包含適合初嘗者、酒精含量較低的起泡酒、奶酒和黃油啤酒,也有酒感更重的水果精釀和烈酒。
該店店員介紹,吳小姐選擇的這款飲品銷量不錯,屬于“起泡酒系列”——大部分是以茶搭配基酒,酒精含量在0.5%~1%vol之間,“還有蘇打水的加入,一口能喝到細密泡泡感。”
一旁的茶百道門店里,工作人員正用量杯稱取白酒,倒入已制作好的奶茶中。據介紹,“醉步上道”是茶百道與瀘州老窖的聯名限定飲品,也是國內首個將白酒與奶茶結合的創新飲品,最早于2020年聯名活動期間推出,以獨特醇厚的風味融合引發關注,此次回歸同樣吸引了部分消費者。
實際上,放眼今秋的奶茶市場,酒元素的身影并不鮮見:除了醉步上道,茶百道還推出了“桂花系列”,桂花香梨釀、桂花香梨桃膠羹、酒釀芋圓奶綠里都有甜潤的酒釀;茶姥姥大膽采用長沙特色的“小缽子甜酒”,小缽子甜酒湯圓鮮乳茶、小缽子甜酒·水牛鮮奶等各具風味;爺爺不泡茶則運用口感醇厚的孝感米釀,制作出荔枝冰釀、楊梅冰釀等一系列冰鎮飲品。
新茶飲尋求增長空間,老酒業拓展消費人群
跨界形式千千萬,這次為何輪到茶與酒?記者注意到,無論是新茶飲品牌還是傳統酒業商家,都在通過這種合作進一步打開發展空間。
經過10余年擴張,國內新茶飲市場已從藍海轉向紅海,2024年市場規模雖突破3500億元,但行業前五的市場份額就已接近40%,頭部品牌增速普遍放緩。“茶飲目前同質化嚴重,價格戰壓縮利潤,企業必須尋找第二曲線。”有業內人士指出,當下國內酒水市場的結構性變革為新茶飲企業提供了又一出口,消費群體的迭代則創造了供需匹配點。
在酒類賽道拓展,新茶飲品牌仍有發展機遇。例如數據顯示,中國精釀啤酒市場規模已從2020年的200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8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2025年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
但熱鬧背后,傳統酒業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對年輕群體的消費吸引力仍較為有限。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年輕化”成為酒業發展潮流。85年至94年出生的普通白領和職場新人成為企業尋找細分市場的重要突破口。年輕群體更熱衷于輕便、輕量型,攜帶方便的“隨身飲品”,奶茶等茶飲正是契合了這個需求而興起。
同時記者發現,當酒品進軍奶茶市場后,原本“高冷”的身段也放低了不少。以上述多家新茶飲品牌的酒類飲品為例,單價多集中在15元至25元之間,最高不超過30元。
一家茶飲店的果汁精釀。
追逐“微醺經濟”紅利,需突破場景化運營
不難看出,茶與酒的結合走俏,正是當下“微醺經濟”受到關注的直觀反映。但“茅臺冰淇淋”等前例也提醒著市場,一時的流量并不能代表往后的長紅,持續運營才能看出“真功夫”。
“茶+酒”的運營之道該怎么走?在不斷創新產品的同時,打造消費場景,釋放情緒價值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紅餐產業研究院推出的《酒館發展報告2025》顯示,近年來,部分酒館品牌以社區作為品牌感知的依托,通過提供融合社交、娛樂、休閑等多功能性的場所和活動,成為社區的重要公共空間,逐步構建品牌專屬社群,將地理概念上的“社區”轉化為精神交流層面的“興趣社區”,增強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接和歸屬感,從而助力品牌打開市場、扎根差異化、實現圈層運營。
“晝夜詩酒茶”也正在進行這一嘗試,以小酒館模式進行運營,其業績收入與情緒價值提供、人流量和翻臺率等掛鉤。作為一家以藝文/詩歌為主題的休閑型興趣酒館,這里更像是一個詩歌主題的小清吧,“以酒的豐富風味與茶碰撞,去展現‘茶’的邊界與更多的可能”。
茶與酒的融合,既是新茶飲開拓市場的嘗試,也是傳統酒業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探索。這杯“微醺”飲品能否從一時新鮮變為長久選擇,關鍵在于品牌能否跳出簡單混搭的思路,真正做好品質與體驗。唯有讓產品不僅口味適宜,更能融入日常生活的放松時刻,才能在現代人的消費場景中占據一席之地。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