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珂 通訊員 汪芳舟)近日,賽迪顧問發布2025“數字百強市”與“數字經濟百強市”榜單,長沙表現亮眼,分別位居第16位與第13位,排名較去年雙雙躍升。這標志著長沙在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生態、治理水平與創新能力等維度的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數字經濟百強市”榜單中,長沙已連續兩年穩步進位,牢固占據中部地區第一方陣,其作為中部數字經濟發展標桿城市的地位日益凸顯。
規模能級躍升,產業生態協同并進
“十四五”以來,乘著國家及省市政策東風,長沙數字經濟發展全面提速,規模能級持續躍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數字經濟總量已從2020年的3500億元增長至超5000億元,邁上新臺階。近兩年,通過精準引導與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數量年均增速分別高達26.65%和24.8%,市場活力充沛。同時,湘江新區、馬欄山視頻文創園、長沙經開區、天心經開區、望城經開區等5大省級數據產業集聚區串珠成鏈,形成“核心引領、多區共建”的產業生態矩陣,為數字經濟厚植發展沃土。
標注基地引領,數據產業孕育新機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數據標注基地,長沙創新構建“1個綜合基地+N個行業基地”發展布局,目前已授牌8個特色標注基地。為推動標注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精準出臺專項政策14條,推動成立省級產業聯盟和市級標注協會,并率先發布全國首個城市級標注產業圖譜,現已引育50家標注企業,帶動相關產值85.8億元。建成醫療、文旅、工業等重點領域高質量數據集118個,規模達3萬TB,為垂類大模型研發輸送“優質燃料”。
數據改革破局,要素流通激活價值
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深水區,長沙敢為人先:建成全省首個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平臺,目前已開發上線44個數據產品,簽約落地醫療健康、商貿流通、數字金融等領域23個場景,推動“沉睡的數據”變成“流動的黃金”;湖南大數據交易所、湖南數據要素研究院先后落地,探索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長沙模式”,為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探路;馬欄山“中國V鏈”作為音視頻領域數字資產交易典型代表平臺,已累計簽約超30萬小時的算料交易數據,吸引深思考、百度ARM云、數據寶等6000余家相關企業入駐,形成“數據-算力-應用”全鏈條產業生態,讓長沙成為音視頻產業的“數字資產糧倉”,助力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高地。
賽道布局前瞻,新興產業聚勢而強
在新興產業賽道上,長沙同樣多點開花,形成齊頭并進之勢。其中,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獲批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文化+科技”融合發展走出特色路徑,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獲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優秀示范基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聚上下游生態企業400余家,使長沙成為全國首個集齊五塊國家級牌照的城市。
面向未來,長沙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及省級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立足自身產業基礎與獨特優勢,持續筑牢數據基礎設施底座,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做大做強特色數字產業集群,全力以赴打造在全國具有示范效應的數字經濟發展“長沙樣板”,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貢獻磅礴數字力量。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掌上長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