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夜間消費占全天消費額的60%
夜間消費帶動超100萬人就業 長沙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十強”
每天18時至次日凌晨2時左右,是長沙市民、游客消費的“黃金時段”,夜間客流已成為商業主體全天營收的重要支撐。這是揚帆夜市來來往往的消費者。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長沙晚報10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叢笑 通訊員 劉芳池)從潮宗街到揚帆夜市,從四方坪到湘江之畔,每天18時至次日凌晨2時左右,已成為長沙市民、游客消費的“黃金時段”,夜間客流已成為商業主體全天營收的重要支撐。記者11日從國家統計局長沙調查隊了解到,數據顯示,長沙夜間消費占全天消費額的60%,位居全國前列,帶動超過100萬人就業;長沙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十強”。長沙夜間經濟已從早期“網紅打卡”階段,邁入具有持續活力的“長紅生態”構建期。
消費無界:高端餐飲擁抱市井煙火
傍晚時分,當你走到熱鬧的芙蓉中路,瀟湘華天大酒店創新推出的“瀟湘之夜”潮玩熱鹵節會讓你體會到星級酒店與市井煙火的奇妙碰撞。
酒店在前坪搭建了露天文化舞臺,人均不足百元即可享受秘制鹵味,活動持續至深夜仍人氣不減。老牌餐飲企業也深入社區,徐記海鮮的2元南瓜饅頭、冰火樓的“鄰里美食站”成為市民夜晚消費的新選擇。
消費學者指出,高端餐飲的“場景下沉”反映了長沙夜間消費市場的包容性與創新力,打破了傳統消費層級的界限,構建起更加多元、開放的商業生態。
城市更新賦能:觀景平臺成文旅新地標
隨著夜幕降臨,長沙的活力迸發——有人在“不打烊”健身房揮灑汗水,有人在24小時書店沉浸式閱讀,更多人在街頭巷尾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與魅力。
大王山星光煙火季以“科技+煙花”的跨界融合引發全網關注:上千架無人機空中繪就《千里江山圖》,桐溪湖面全息投影重現“江天暮雪”,相關話題沖上抖音熱榜前三,5天吸引超30萬人次打卡。朗豪酒店借勢推出“煙花觀景管家服務”,帶動餐飲套餐預訂量激增。
與此同時,長沙市夜景亮化控制中心實現湘江兩岸燈光智能管理,將靜態照明升級為“橘子洲煙火”“愛晚亭詩意”等主題動態畫面。揚帆社區打造數字智慧夜市系統,推動社區治理與夜市發展的數字化升級。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延伸消費鏈條,提升夜間經濟品質。
8月17日,岳麓山頂“長沙之眼”觀景平臺煥新亮相,試運營首日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該平臺不僅提供360度城市全景視野,更通過光影技術還原橘子洲焰火、江天暮雪等長沙勝景。來自重慶的魏女士贊嘆:“夜晚的長沙真美,不愧是山水洲城!”
傳統新生:小劇場撬動文旅大市場
“一杯茶二兩粉,三五好友又見長沙”——暮色中的老茶館和時尚小酒吧,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文化空間。東茅街、蔡二等老茶館在復刻舊時光景的同時,創新推出煙熏茶特調、花鼓戲表演等體驗內容,吸引不少外地客群。茶客們品茗閑談,在非遺展演中觸摸文化根脈,傳統業態在創新中新生。在潮宗街,叁佰杯咖啡店以獨特的燈飾造型和舒適愜意的環境,成為年輕人打卡的必選之地。
“白天游景點,夜晚賞小劇”正成為長沙文旅新時尚。湘江劇院推出的新中式湘劇《聶小倩》融合現代科技與音樂,打破傳統觀演模式,實現演員與觀眾的互動,節假日人氣持續走高。笑嘛屋頂劇場工作日上座率超過八成,周末常一票難求。天心閣沉浸式夜游《天心閣魁星點燈》單日游客破萬人次,彰顯文化IP的市場影響力。
據介紹,未來3至5年,長沙計劃打造百余個特色演藝空間,串聯“劇場+美食+夜游”主題動線,推動湖湘文化基因與當代消費體驗深度融合。業內專家認為,以本土文化為內核的休閑演藝內容,正成為長沙區別于其他網紅城市的獨特競爭力。
從“網紅”到“長紅”:長沙邁上進階之路
近年來,長沙明確提出打造“24小時城市”目標,天心區率先運行全省首個夜間經濟服務中心,為夜間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保障。全市重點培育10個市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200個示范門店,其中五一商圈、梅溪湖(梅瀾坊)街區、陽光壹佰鳳凰街、紅星街區等入選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長沙以周到的服務為夜間經濟引流。在周杰倫長沙站演唱會期間,城市服務展現精細化水平:地鐵延長運營1小時,開通公交應急接駁專線,同時推出“尋找周同學”主題線路聯動城市景點。據統計,演出帶動周邊餐飲、住宿及夜市消費,拉動文旅消費超5億元。
長沙夜間經濟正實現從流量吸引到生態構建的轉型升級。通過文化賦能、科技融合、服務優化和政策支持,長沙逐步形成了具有持續活力的夜間經濟生態系統。這種“長沙模式”不僅提升了市民幸福感,也為其他城市發展夜間經濟提供了有益參考。
從網紅流量到長紅生態,長沙正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城市發展之路。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