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疏散超4萬人
1.6萬余條短信精準提示,賽后退場上演“長沙速度”
長沙晚報10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洋子)10月10日晚,長沙賀龍體育場,“湘超”聯賽戰火再燃,長沙隊主場迎戰衡陽隊。當終場哨聲吹響,4萬多名觀眾如潮水般涌出賽場,在交警部門的精準調度下,僅用半小時便完成全員疏散,周邊道路恢復暢通,延續了9月7日揭幕戰的“絲滑”退場奇跡,再現長沙交通治理的硬核實力。
4萬多名觀眾何以能實現如此高效的“瞬間轉移”?答案,藏在長沙交警一場始于賽前、精準到極致的交通調度之中。
1.6萬余條短信,疏堵精準到“人”
這場高效疏散始于賽前的精準預判。10月9日,長沙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指揮調度大隊的辦公室里,一場數據篩選正在緊張進行。指揮調度大隊聯合專班啟動前置部署,鎖定賀龍體育場周邊關鍵路口,依據相關原則,從海量數據中篩選出9月下旬工作日特定時段內,在此區域有通行習慣的本地小型車輛。
“我們分賽前(16:30—19:30)和賽后(21:30—22:30)兩個批次,兼顧精準性與覆蓋面,向這些車主精準發送了1.6萬余條交通誘導短信。”民警劉俊介紹,這是一次“點對點”的精準導航,提前告知潛在受影響車輛賽事信息,建議車主繞行潛在擁堵路段,從源頭上削減了與散場人流的沖突,將部分擁堵風險化解于無形。
人車快速分流,疏導精準到“點”
當賽場內激戰正酣,場外疏導體系已悄然啟動。
高效的物理分流方案成為快速疏散的核心引擎。“乘坐出租車的乘客,請往東廣場退場;乘坐地鐵的觀眾,請從南廣場前往侯家塘站!”夜色中,交警的擴音器指引著方向,人流隨之自然分成兩股。
天心交管大隊六中隊民警李帥良告訴記者,為破解“散場堵”難題,天心交警量身定制兩套方案:一套服務于乘坐出租車的觀眾,東廣場機動車輔道增設出租車等候區,實現出租車“即停即走”;另一套服務于乘地鐵的觀眾,體育場南廣場的侯家塘地鐵站,所有出入口全部開啟,通道雜物提前清場,確保地鐵客流“快進快出”,大量觀眾通過這一綠色通道,迅速匯入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與此同時,勞動路、芙蓉路輔道等關鍵路段實施臨時管制,用一道道隔離設施徹底實現“人車分離”。行人與車輛在空間上再無交叉,各行其道,互不干擾,通行效率倍增。
警力巡邏值守,守護精準到“路”
9月7日的揭幕戰,賀龍體育場人群散場僅用了半小時。在之前成功經驗的基礎上,10月10日晚長沙交警投入了300名警力,與治安警力協同作戰,遍布各個關鍵節點。場外更設置了沿途清晰的指引標識避免觀眾“迷路轉圈”。
17時30分,賀龍體育場所在的轄區天心交管大隊警力已到位,開始疏導車流。新增的鐵騎巡邏隊成為流動防線,大功率摩托車穿梭于周邊道路,快速處置突發情況。“以天心交管大隊為主力,多區警力跨區支援,形成網格化防控。”李帥良說,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鐵騎能夠快速抵達處置,確保疏散流程不出現卡點。
21時30分,首批散場觀眾抵達出口,各疏散通道秩序井然。出租車候客區前,民警引導觀眾排隊乘車;地鐵口處,鐵騎隊員協助維護秩序。22時左右,最后一批觀眾順利離場,交通指揮平臺顯示,周邊道路通行效率已恢復至日常水平。
從短信精準提示到鐵騎動態護航,從分區疏導到跨區協同,這場半小時疏散4萬多人的實踐,將大型活動帶來的“交通陣痛”降至最低,更讓“長沙速度”成為城市精細化治理的生動注腳。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