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小華
一棵樹,兩千多塊石頭,一位七旬老人,一年多時光……
家住湖南湘江新區(qū)觀沙嶺街道德潤園小區(qū)的王青山老人今年71歲,是一位熱心公益的志愿者。去年4月,他在湘江邊散步時,發(fā)現(xiàn)一棵柳樹因江水長期沖刷,根基不穩(wěn),瀕臨倒伏。從那時起,他便每天騎著電動自行車,四處尋找合適的石塊,再一趟趟運到江邊,為柳樹固堤續(xù)命。
“四棵柳樹,如今只剩這一棵了!”
湘江西岸漁人碼頭往北約一公里處,江堤邊原本并排生長著四棵柳樹。
“以前這兒有四棵柳樹,現(xiàn)在只剩下這一棵了!”王青山告訴記者,由于這幾棵柳樹的根部幾乎與江水平齊,每當有大型船只駛過,激起的浪濤不斷沖刷樹根,帶走根部泥土。日積月累,其中3棵柳樹已被沖倒,隨江水漂走,不見蹤影。剩下的這一棵,若不加以保護,恐怕也難逃倒伏的命運。
“這棵柳樹差不多有10年樹齡,長得高大挺拔,樹干直徑約60厘米,如果就這樣倒了,實在可惜。”王青山說,他注意到這棵柳樹根部有些石塊堆積,正是這些石塊,讓它勉強撐到了今天。
王青山老人運石頭護柳樹。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小華 攝
“一年多時間,運來兩千多塊石頭”
為了讓這棵柳樹不再重蹈覆轍,王青山不顧年事已高,一有空就四處搜集磚頭、石塊,一次次運到江邊,在柳樹根部周圍堆砌加固。
“起初只是在柳樹附近撿些紅磚護樹,后來附近的磚石用完了,就跑到更遠的地方去找石頭和水泥塊。最遠的一次,是跑到四公里外找石頭。”王青山說。有時一天要往返兩趟,用電動自行車把石頭一塊塊運到柳樹旁。這些石頭大小不一,輕則幾公斤,重則十幾公斤,搬起來對老人來說并不輕松。后來,周邊可利用的石頭幾乎被他搬盡,他又輾轉前往拆遷工地,運回廢棄的水泥塊繼續(xù)加固。
“陸陸續(xù)續(xù)搬了一年多,總共運了兩千多塊石頭。”王青山說,其間也曾遇到冷嘲熱諷,有人對他指指點點,但他從不理會。甚至有人把他運來的石頭拿走,他會耐心勸解:“這些石頭是用來護樹的,拿走了,樹可能就被沖走了。”
據(jù)了解,王青山退休前是廣東佛山恒益火力發(fā)電廠的一名工人,退休后回到家鄉(xiāng)長沙定居。他熱心公益,默默做過許多好事,卻從不張揚。“這都是應該做的,不值得到處炫耀。”王青山表示。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