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湘茂 通訊員 張立
“非常感謝王老師對我的專業救治和悉心照顧。大學畢業后,我立即從湖北趕來長沙跟師學習,提升自己的診療技術。”9月23日上午,來自湖北仙桃的26歲小伙楊帆(化名)滿懷感激地對記者說。
楊帆原就讀于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身體素來不錯。2022年5月,一場突發食物中毒導致他嚴重腹瀉半月,元氣大傷。數月后,因午休受涼出現低燒、暴汗、頭暈惡心等癥狀,他在學長建議下服用了含附子的“桂附理中丸”。癥狀雖暫緩,但雙下肢“承山穴”開始出現持續蟻行感,當時未引起重視。
這種異樣感持續近一年。2023年6月,高燒后他再次服用含附子湯劑7包——每包含附子9克,僅常規煎煮40分鐘。服藥后蟻行感加劇,并出現肌肉劇烈抽搐。此后他輾轉求醫,每次服藥可暫緩,停藥便復發,身心備受煎熬。
2024年初,幾近絕望的楊帆向長沙田莎中西醫結合診所創辦人王明炯醫生求助。初診時,王明炯醫生據其焦慮、胸脅脹痛、肌肉抽動等癥狀,處以“柴胡桂枝湯加減”。藥后雖緩,停藥即復。
三次處方后,王明炯敏銳察覺異常:辨證無誤卻屢治屢發,必另有隱情。結合楊帆曾因腹瀉“津液大傷”,以及長期服用含附子方劑(累計附子用量達200克)的病史,他果斷判斷為附子慢性中毒,毒性物質已在體內蓄積。
隨后,王明炯量身定制解毒方案,以家傳解毒方加減,藥用生甘草、黑豆、防風、黃連、梔子、麥冬等。經3個月系統調治,楊帆持續近兩年的抽搐、蟻行感和焦慮基本消失,神經損傷后遺癥亦逐步改善。
王明炯出身中醫世家,臨床與教學經驗豐富,深研經典。他指出,附子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效與毒性并存,其核心風險在于烏頭堿類生物堿,微量即可干擾神經與心臟功能。
王明炯強調,年輕患者久治不愈且有附子服藥史,須高度警惕慢性中毒。中醫用藥講究“有是證,用是藥”,但毒性藥物必須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在如何運用附子這味中藥上,王明炯也頗有心得,他指出在經典中張仲景運用附子,主要體現在回陽救脫、溫陽固表、溫臟寒、去風寒濕(寒水、寒飲)、溫經止痛、療癰瘡等方面,且附子的運用不可脫離經典。
近年來,王明炯每年救治數百例附子中毒患者,并建立交流群供患者分享經驗。他指出,附子之用,必依仲景法度,嚴謹辨證,方能化毒為利。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