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舉行,青春力量角逐汨羅江
古老龍舟文化的“青春”表達
9月28日,第13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在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鳴鑼開賽。周敏 攝(湖南圖片庫)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磊 通訊員 鄭波
水波激蕩,鼓聲震天。汨羅江上,一艘艘龍舟如離弦之箭劃開碧波,槳葉起落間,水花飛濺,映照著年輕學子堅毅的臉龐。
9月26日至28日,第13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在汨羅舉行,來自全國47所高校的90支隊伍超千名大學生在汨羅江,展開智慧與力量碰撞的水上競逐。
汨羅江畔,青春力量匯集,古老龍舟文化迸發全新活力。
新場景:青春賽場,重塑龍舟競技“人設”
“咚!咚!咚!”鼓點激越,催動著龍舟隊快速前進。
憑借穩定發揮,聊城大學一舉拿下丙A組、丙B組兩項團體冠軍?!百慅堉鄣镊攘Γ卦诿恳淮锡R心協力的劃槳里。”隊員劉思遠說,龍舟精神已成為學習與生活的動力。
為期3天的比賽,經過預賽、輪次賽、復賽、半決賽和決賽等多輪激烈較量,武漢大學斬獲甲組團體冠軍,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摘得乙組團體冠軍。
2300多年前,屈原在汨羅江懷沙殉國,成就千古絕唱。從此,汨羅江上弦歌不絕,槳聲不斷。
2005年以來,汨羅已連續20年舉辦大型龍舟賽,舉辦兩屆龍舟超級聯賽,承辦第四屆國際龍舟聯合會世界杯、第19屆亞運會龍舟項目國家集訓隊資格賽等賽事。
第13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落戶汨羅,讓古老的龍舟文化躍入更多年輕人眼中。
“對學生來說,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绷某谴髮W龍舟隊教練呂艷麗認為,近距離接觸龍舟文化,能讓大學生增強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賽事搭建的交流平臺,也讓龍舟文化得以在年輕群體中廣泛傳播。
年輕人用速度與激情重新定義龍舟,它不再是僅存于端午節的民俗符號,而是融合體育精神、文化認同與青春表達的時代載體。
賽事期間,聊城大學、武漢大學等16所高校與汨羅市政府簽約,共建龍舟運動實訓基地。這意味著,汨羅不僅是東道主,更將成為青年龍舟文化的孵化器。
汨羅市委書記朱平波表示,希望汨羅和高校、龍舟運動和青年朋友、文化傳承和文旅發展深度聯結,共同發展龍舟運動、弘揚龍舟文化,進一步打響汨羅“龍舟名城”品牌。
新路徑:體驗、互動、共創,讓年輕人在認同中傳承
9月25日清晨,屈子祠前坪鐘鼓齊鳴。肩披黃色綬帶的大學生整齊列隊,在祭屈儀式的鼓樂中深深鞠躬。
2300年的文化血脈與21世紀的青春氣息悄然交匯。
“希望通過體驗、互動、共創,讓年輕人在參與中認同,在熱愛中傳承?!北緦觅愂赂笨偛门虚L傅昌照告訴記者,汨羅圍繞“一賽一祭一禮一市一裝一夜一創”七大板塊,將賽事延伸為一場文化盛宴。
賽事期間,汨羅網紅才藝秀節目“汨羅江大舞臺”舉行3場高校專場活動,涵蓋大學生才藝表演、樂隊演出、快閃、青春派對等內容。
活動現場,設有非遺市集,大家可體驗岳州窯陶藝、云溪蛋雕、岳州剪紙、川山毛筆制作、長樂踩高蹺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品嘗汨羅粽子、長樂甜酒、姜鹽芝麻豆子茶等特色美食。
這種“可參與、可帶走、可回憶”的深度體驗,讓汨羅從賽事舉辦地向文化體驗地轉型。
夜幕降臨,汨羅城區友誼河上,被彩燈裝飾的龍舟向市民和游客開放,專業劃手帶領游客體驗劃槳,講述屈原故事與龍舟習俗。
“處處可感的龍舟氛圍,讓我深刻感受到龍舟故里和龍舟文化的魅力?!绷某谴髮W龍舟隊隊員王玨說。
文化認同與傳承,不僅在賽場。汨羅市中小學將龍舟“劃”進體育課,讓青少年從龍舟“旁觀者”變成“參與者”。2022年,龍舟成為汨羅市體育中考自選技評項目。
“我們不僅賽龍舟,更注重探索龍舟文化傳承的新路徑?!睆氖慢堉圪愂?0余年,傅昌照期待,探索傳統龍舟與文旅、數字技術結合的新體驗,通過“龍舟進校園”活動、青少年體驗項目等,讓“00后”“10后”成為創新傳承的主力軍。
新動能:“龍舟+”成為撬動發展的“金色支點”
賽場外,郝大媽的早點攤位前人流絡繹不絕。
“這里免費提供攤位,一天收入近500元,比在菜市場賺得多多了!”郝大媽熟練地揉面、包餡、煎餅,笑容燦爛。
“龍舟賽把我們的日子劃得更紅火?!眮碜院幽系暮麓髬屧缫褜枇_當成第二故鄉。
更深遠的變化悄然發生:汨羅市23家龍舟制造企業年產量超5000條,碳纖維新舟遠銷海外;“村BA”“龍舟超級聯賽”等賽事與農特產、文創品深度融合;“龍舟+”產業模式不斷創新,衍生出龍舟研學、龍舟文創、龍舟主題民宿等新業態……
一場場體育盛事,成為撬動汨羅文旅體融合發展的“金色支點”。
“讓龍舟從一年一度的比賽,變為天天可玩的體驗?!便枇_市教育體育局局長郭永恒介紹。該市進行龍舟戶外運動賽道改擴建,完善賽道標準化建設與設施配套,提升文化展示與主題空間品位,加強生態治理與景觀建設,優化賽事服務與智慧化管理,打造高質量龍舟項目戶外運動目的地。
圍繞龍舟賽事,汨羅推動“賽事+文化”“賽事+旅游”“賽事+消費”,發展研學旅行、生態康養、體育旅游、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推出汨羅江夜游、夜間文化體驗等消費項目,讓文化“活”起來、讓旅游“火”起來。
今年上半年,屈子文化園接待游客25萬余人次,旅游收入達728萬元;汨羅江旅游度假區游客接待人次超過去年同期20%以上。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