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一天長途駕駛,貨車司機張師傅將車緩緩開進G60滬昆高速湘鄉東服務區。
與以往在駕駛室里將就過夜不同,他這次徑直走向服務區內的“司機之家”。在這里,他能換洗衣物、洗個熱水澡,還能給手機充滿電,給家人打個視頻電話報平安。
談到“司機之家”的服務,張師傅很滿意。“加入工會后,才知道有這么多便利,不再‘孤軍奮戰’?!彼Φ眠珠_了嘴。

G60滬昆高速湘鄉東服務區“膠囊睡眠艙”
網約車司機于師傅也有同樣的感受。
今年5月他剛買的新車意外受損,無法接單,所在的網約車行業聯合工會一面積極幫助他處理車輛鑒損,一面設法解決他的生計難題。
貨車、網約車司機常年在路上跑,最盼的就是有人能幫襯一把、有個“家”能靠一靠。作為社會運轉的“毛細血管”,他們的福祉,關系到物流暢通、民生保障、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
面對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者的權益保障課題,湖南省探索出“工會+交通”雙牽頭、“黨建+工建”雙覆蓋、“政策+服務”雙吸引、“科技+投入”雙支撐的“四雙”工作模式,持續推進交通運輸新業態建會入會與維權服務工作。
“工會+交通”雙牽頭:
打破部門壁壘,高位協同推進
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者就業靈活、流動性強、勞動關系模糊、缺乏有效組織載體,傳統依托單一企業的工會組建模式“無處著手”。
于是,湖南省以“雙牽頭”機制破題。
省總工會與省交通運輸廳成立由“一把手”領銜的工作專班,明確職責、定期調度、評估成效,推動工會的群眾工作優勢與交通部門的行業管理優勢深度融合;同時,聯合印發《推進交通運輸新業態建會入會和服務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到2026年底,全省30萬活躍貨車司機入會率超50%,網約車司機入會人數年均增長9%以上。
“黨建+工建”雙覆蓋:
織密組織網絡,延伸服務觸角
司機跑遍全省,組織也得跟著“動”起來。如何將組織的觸角延伸到遍布全省的司機群體中?
湖南省先從黨建抓起:省、市、縣三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都成立了行業黨委,交通運輸新業態群體黨建職責寫入行業主管部門“三定”方案。目前全省已有行業黨委配備書記17名,黨務工作者137名,摸排貨車司機黨員4823名,黨支部(含流動黨支部)148個。
工會組織同步跟進。截至目前,全省11個市州、28個縣市區已成立相關產業工會,預計年底實現市州全覆蓋和80%縣市區覆蓋。同時,全省已建立貨運、網約車行業工會或工會聯合會182個,工業園區、鄉鎮街道工會組織也基本實現全覆蓋。
“政策+服務”雙吸引:
回應核心訴求,增強入會動力
“入工會能有啥好處?”許多司機朋友問道。
湖南省給出的回答很直接——“降成本、提保障、真維權”。

2024年7月,湖南發布《湖南省改善貨車司機從業環境十大優惠政策》
2024年7月,《湖南省改善貨車司機從業環境十大優惠政策》出臺。圍繞貨車司機最關心的成本、服務、保障等問題,推出了ETC免費安裝及通行費優惠、加油讓利、免費加水、餐飲折扣等務實舉措。
跑長沙至廣州干線的李師傅直言政策落地后“有了新盼頭”。他所在的物流公司憑借中石油湖南分公司的“一客一策”方案,全年省下近29萬元燃油費,且部分收益注入司機績效,成為每位司機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
通過“普惠+專屬”服務,醫療互助保障覆蓋包括司機群體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5.3萬人。為包括司機群體在內的1.4萬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免費開展移動健康檢查,組織1萬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參加愛心托管。
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難題,工會還組織滴滴、貨拉拉平臺與司機進行協商懇談。“工會+人社”勞動爭議調解室幫司機調解成功7件勞動爭議,今年上半年審慎處理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63件。此外,工會與交通熱線12351、12328今年1-9月共處理工單1.7萬余件,辦結率99.24%,好評率98.03%。
“科技+投入”雙支撐:
智慧賦能服務,夯實陣地基礎
科技助力資源投入。司機可在“司機之家”、加油站、高速收費站等地掃碼快速入會,在“職工之家”APP、“湘工惠”等智慧平臺上實現“一鍵入會”“一鍵服務”;貨車、網約車的運輸證件,在“湘易辦”上就能辦,不用線下跑窗口。
“餓了有飯吃、渴了有水喝、困了能休息,在這里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長沙市雨花區云冷產業園的“司機之家”中,吃完中餐的貨車司機正在休息區吹著空調、扯著閑談。
君山服務區“司機之家”
在湖南省,不斷擴大的“司機之家”版圖,真正成為了貨車司機的“避風港”。如今,全省已建成93個綜合服務型“司機之家”、181個工會服務“司機之家”和5000余個工會驛站,成為司機途中的暖心落腳點。
結語:
從“投資于物”到“投資于人”
湖南省交通運輸工會主任李曙光表示:“新時代的現代化交通,既需要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不可或缺,也要像陽光一樣,普惠四方、溫暖宜人?!?/p>
“四雙”模式,沒有復雜的理論,就是圍著司機轉、跟著需求走,把事辦在人心上,實現從“投資于物”到“投資于物”與“投資于人”并重的理念轉變。
如今,湖南省通過“四雙”模式將資源傾斜于司機群體等從業人員的服務供給、權益保障以及歸屬感營造,這種“對人的投資”不僅直接提升了司機群體的從業幸福感,更通過保障隊伍穩定、提升服務品質,反哺交通運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交通強省建設注入不可或缺的“軟實力”,為交通強國建設打造可復制的“湖南樣板”。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905交通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