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覃正文
合生萬物,夢綻沅澧。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
常德市委、市政府順勢而為、高位推進,錨定“三個高地”、推進“二次創業”,“4+3”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崛起,全力培育發展合成生物制造產業。
今年1至7月,全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核心企業產值達76.89億元、增長23.52%,引航生物、利爾生物、鴻健生物等重點企業產值分別增長39.8%、94.3%、149.3%,利爾生物“精草銨膦”成為全國首批生物制造標志性產品。

津市酶制劑產業集群獲評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津市高新區加速崛起。
許衡 攝
順勢而謀
優化產業布局迸發澎湃動能
清華大學主辦的2025中國生物制造科技創新論壇于9月25日至26日在常德市舉辦。
“常德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基礎好,一大批合成生物制造企業快速成長。”常德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曾君介紹,該市按照“一中心三基地”的規劃布局,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制造新高地、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地。目前,常德成長為全國重要的生物酶制劑、甾體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生產出口基地。
2023年,《中國合成生物學2035發展戰略》正式發布。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推進生物制造等未來制造產業發展。常德對標新部署、新要求,謀定新思路、新舉措,凝心聚力,真抓實干,不斷優化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布局。
2024年9月,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一中心、三基地”獲授牌。其中,“一中心”就是以湖南文理學院為主陣地,打造全省首個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三基地”就是打造常德經開區、津市、安鄉三個基地。常德經開區聚焦生物醫藥、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日化美妝原料、醫藥中間體及原料藥、功能性原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領域;津市聚焦生物制劑、生物農業、生物食品、生物特種化學品等領域;安鄉聚焦醫美原料、生物基材料,以及生物農業三個細分領域為發展方向。
聘請賀福初、元英進、趙國屏、張友明、張先恩等29名院士專家組成的智囊團,為常德市科技創新提供決策咨詢。建成湖南文理學院湖南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與山東大學合作共建微生物改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德研發基地暨研發中心,建成慕恩生物M+生物制造創新中心、引航生物智能化合成生物學平臺等項目。
優化產業布局迸發澎湃動能。一年來,一批合成生物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在常德拔節生長。
津市慕恩生物擁有超32萬株微生物菌種庫,成長為全球最大、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微生物菌株擁有企業。常德經開區云港生物陸續開發出鵝去氧膽酸、熊去氧膽酸、膽紅素、膽鹽、膽汁酸飼添等系列產品,主要產品“熊去氧膽酸中間體”占據國內市場三分之一以上,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穩居行業頭部。安鄉朗德金沅生物具有國際領先的NR合成技術,年產NMN200噸,計劃明年擴產到500噸,將成長為國內最大的NMN生產企業。
加速隆起的人才高地、不斷壯大的創新主體、持續迸發的創新活力……一個新的產業藍海正在沅澧大地上孕育成長。

位于常德經開區的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中試轉化基地建設工作有序進行。
羅勇 攝
乘勢而上
精準發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提效
“項目已開工建設,明年12月建成投產,總投資3.5億元,將打造年產250噸的多肽類活性原料基地。”今年初,瑞德林生物(常德)有限公司落地常德經開區。公司負責人于勇介紹,該公司依托深圳瑞德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0余項生物技術,專注于實現肽、蛋白、脂類等生物活性原料的綠色生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將超7億元。
作為全省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重要基地,常德經開區匯集全區資源,全力支撐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集聚發展,園區規劃5000畝建設用地,按啟動區、拓展區、展望區分步推進,為企業提供最優空間保障。“全區注冊落地的合成生物制造企業9家,重點在談項目6個。”常德經開區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周杰介紹,該區核酸藥物、發酵有機酸等一批重點項目加速推進,生物醫藥、食品健康、生物基材料等產業矩陣日益完善,集聚效應持續增強。
走進津市高新區的湖南生物制造中試基地,車間一派繁忙,來自深圳、長沙的幾家企業正在這里進行產品試生產。該基地自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入駐,完成10余批次的產品中試,目前還有多家企業排隊等候入駐。湖南生物制造中試基地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晉表示,中試基地可同時容納5個項目中試,有效推動科技成果在津市落地轉化。
近年來,津市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構建生物制造全鏈條孵化體系,聚集了新合新生物、利爾生物、引航生物等27家生物制造骨干企業,可生產高端合成生物產品200余種。“津市酶制劑產業集群今年獲評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我們正搶占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先機,積極構建‘科創平臺—中試基地—加速工廠—產業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劉烽介紹,作為常德市合成生物產業的核心承載區,津市力爭10年內,打造成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千噸、千品、千億產業。
在安鄉工業園區,生態蘆葦合成生物制造年產5萬噸新材料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實現纖維素聚乳酸、木質素環氧樹脂以及電池負極材料的產品創制,此舉融合了生物煉制和新材料科學兩大技術體系,在非糧原料合成生物制造領域,形成了堅實的技術和產業化基礎。”項目負責人劉獻平介紹,今年11月開始調試設備,明年4月可投產。
一年來,常德堅持項目為王,精準發力,加速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一方面,抓產業項目。去年簽約34個項目,其中4個項目已開工,8個項目已投產;今年,招引項目16個、總投資34.38億元。另一方面,抓技術攻關項目。新合新生物牽頭推進“功能性維生素綠色生物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張友明院士團隊“基因編輯醫用豬研發項目”、利爾生物“L-蛋氨酸全生物合成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入選2025年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以夢想為岸、以創新作帆,常德合成生物制造產業,乘時代大勢浩蕩向前,朝星辰大海全力進發。

湖南文理學院合成生物學本科專業獲批(湖南省首個),今年招錄本科生40人、碩士研究生11人,常德市人民政府以湖南文理學院為主陣地,采取校地共建的模式,打造湖南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
湖南文理學院供圖
聚勢而興
全力打造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高地
連日來,位于常德經開區的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中試轉化基地建設工作有序進行。作為2025年度省重點建設項目,該平臺規劃建設醫藥類0.5噸級(GMP標準)、工業類5噸級、10噸級及20噸級等多條中試產線。平臺建成后,將幫助合成生物科研機構和企業有效降低創新成本,縮短產品上市周期,極大地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進程。
為打造全省引領、全國有名的“生物制造谷”,常德深耕產業鏈研究,系統推進產業要素保障,全力創建國家級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產業先導區。

常德經開區云港生物核心產品“熊去氧膽酸中間體”占據國內市場三分之一以上,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穩居行業頭部。
羅 勇 攝
常德經開區立足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需求,有針對性構建和完善要素保障體系。園區通過蒸汽提質降價工程、工業供水工程、壓縮空氣嵌入式供給工程、高可靠性供電工程、光儲節能工程等措施,蒸汽價格可低于省內平均水平25%,工業水價可低于市政自來水價格40%,壓縮空氣成本可低于省內平均水平17%,企業用電成本可降低15%。
安鄉探索引進蘆葦轉化多糖技術,提升發酵原材料保障能力;靈活開展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儲能設施建設,提升電力保障能力;探索推進“熱電聯產”方式,建立熱能循環利用系統,提升熱能保障能力;探索引進洗滌循環用水、污水處理回用和水重復利用等節水技術,提升用水保障能力;盤活標準化廠房及閑置廠房,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到2028年,通過產業配套工程的完善與提升,形成中部地區成果轉移轉化的首選地。
津市大力推進糖源中心建設,采用玉米半干法制糖,年產能將達15萬噸,可滿足全省合成生物制造企業需求,力爭出廠價格低于北方糖源落地價格。
在人才支撐方面,常德與深圳理工大學合作共建“人才飛地”,一年來,吸引合成生物學相關領域高層次人才320余人,匯集了3100余名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工人。今年4月,湖南文理學院合成生物學本科專業獲批,今年招錄本科生40人、碩士研究生11人。

安鄉朗德金沅生物具有國際領先的NR合成技術,年產NMN200噸。
安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1月,省政府為支持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出臺了10條專項措施,涵蓋技術研發、平臺建設、金融政策等方面。為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難題,常德創新金融政策,搭建50億元的常德鑫興生物制造產業基金,已投資引航二期、粒影生物、瑞德林等7個項目。同時,正在搭建20億元的金芙蓉產業子基金、設立10億元的科創引導基金,投資生物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今年8月,常德制定出臺國內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領域地方性法規——《常德市促進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若干規定》,從財政資金支持、助企服務、要素資源保障等方面為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今年1月,常德成功舉辦首屆“科創·柳葉湖”合成生物制造創新創業大賽,吸引108個項目參賽,意向落地項目56個。2026年1月,將繼續舉辦第二屆“科創·柳葉湖”合成生物制造創新創業大賽,屆時邀請國內頂尖科創企業和青年創客團隊、投融資機構、產業龍頭、行業大咖齊聚常德柳葉湖,為大家提供最優質的合成生物資源匯聚平臺和服務,加速創新成果落地。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