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因地制宜學習“三明醫改”經驗,醫改主要指標位列全省第一、中部第三
一座中部城市的醫改突圍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彭婷
“感謝湘潭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醫務人員,讓我重獲健康”“湘潭市中醫醫院正骨中心周蓉護士,對待病人就像家人一樣暖心”……湘潭“市民之家”,“12345”熱線不時響起,電話那頭傳來的是真摯的感謝。今年1至8月,湘潭市衛健系統累計收到96件表揚單。數字背后,是湘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的生動寫照。
2022年,湘潭獲評首批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城市。3年來,該市圍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目標,因地制宜學習推廣福建省三明市醫改經驗,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路徑。2023年,湘潭在全國地市級行政區醫改評價中主要醫改指標排名中部地區第三、湖南省第一。其相關經驗,多次在全國推廣。
供需兩端發力,“家門口”也能治大病
“謝謝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時,鄒小玲緊握湘潭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醫護人員的手,眼含熱淚。不久前,她在這里接受高難度主動脈瓣保留根部置換手術。
該院心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過江介紹,這類手術被譽為“心臟外科皇冠上的明珠”,技術門檻高,對團隊協作和術中操作要求極為嚴苛。鄒小玲的主動脈不僅出現瘤樣擴張,還存在關閉不全等問題,隨時可能危及生命。手術中,醫生需在保護患者主動脈瓣結構完整前提下,精準切除病變組織并完成重建,每個步驟都猶如“在刀尖上起舞”。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
“在‘家門口’就能治大病,既省時省錢,又不用異地奔波。”重獲“心”生的鄒小玲感慨。
為滿足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湘潭從供需兩端同步發力。在供給側,該市近3年投入1.2億元,支持公立醫院重點學科建設,累計建成7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培育)項目、3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設立3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培育“蓮城醫衛名家”50名,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2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湘潭研究所、國醫大師劉志明工作室、全國名老中醫黎月恒教授傳承工作室等高層次平臺相繼落戶,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在需求側,湘潭設立“大病”轉診中心,開通“大病”服務熱線,通過大數據動態監測異地就醫人員、病種及流向,精準識別并服務“大病”患者。“我們積極對接國內頂尖專家團隊,邀請專家來潭會診和手術,讓疑難重癥患者在市內即可享受國家級診療服務。”湘潭市衛健委主任馬金輝說,全市已有143名“大病”患者在本地治療,市域內住院量占比達91.07%,群眾就醫負擔大大減輕。
促進分級診療,小病不用上大醫院
8月11日晚,湘潭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李蓉帶著教學資料,來到醫聯體單位——雨湖區昭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醫護人員開展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篩查專題培訓,為雙方建立聯合門診做準備。
李蓉介紹,如今,社區醫生不再局限于常見病診療,更承擔起高危篩查、健康管理等職能。居民若篩查出高風險因素,可通過“綠色通道”轉診至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待病情穩定后,再回社區隨訪管理。
這一變化,與湘潭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密不可分。
在城區,以湘潭市中心醫院為龍頭,聯合市直公立醫院、專業公衛機構及市區24家基層醫療機構,共同組建城市醫療集團,實現醫療、信息、藥品耗材設備一體化管理,建成醫學檢驗、影像診斷、心電診斷等六大共享中心,推動213項檢查結果互認。
在縣域,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分別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實行人才“縣管鄉用、鄉聘村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暢通縣、鄉兩級雙向轉診。
今年,湘潭在全省率先開展矩陣式醫聯體建設,按照“把一個區域當一個醫院來打造”理念,城市醫療集團牽頭醫院向上與省(部)屬高水平醫院建立結對關系,向下與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建立業務協作關系,形成“省帶市、市帶縣、縣帶鄉、鄉帶村”五級縱向聯動機制;橫向則建立精衛、中醫、口腔、婦幼、醫養結合等多個專科聯盟,實現從“單打獨斗”到“系統協同”轉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湘潭基層診療量占比達68.59%,基本實現“慢病日常管理不出村、一般常見病種不出鄉、復雜常見病種不出縣、多數病種不出市”。
“三醫”聯動,“少花錢,看好病”成為現實
“同一家醫院、同一種手術,支付方式改革前后兩次手術總費用相差數萬元。”湘潭市民肖曉芳的就醫經歷,折射出DRG(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支付改革的影響。
作為國家DRG付費改革示范城市,湘潭創新“以收定支、界定范圍、總額打包、結余留用”的醫保支付模式,對醫療集團成員單位醫保基金實行統一打包付費。
“簡單來說,就是每一種病價格都定好了。比如,某種疾病的醫保預算是8000元,如果醫院收了更多,那就得醫院自己‘扛’;若低于這個價格,就算醫院盈利。”湘潭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周復明告訴記者。
據統計,與2021年同期(未實行DRG付費改革)相比,今年上半年湘潭平均住院日由9天降到7.18天,住院次均費用從7469元降到6476元。
近3年,湘潭不斷完善“三醫”(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讓更多改革成果惠及百姓。該市實行市(縣)醫保、衛健部門領導干部交流交叉任職,建立衛健、醫保協作會商機制,每月一次信息互通、每季度專題會商,促進政策協同、監管聯動、信息互通。
信息化建設賦能,讓百姓享受更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湘潭在全省率先建設“三醫一張網”,醫療集團內各醫院、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統一建設,醫保、醫藥、政務服務等數據統一接入健康中樞,實現數據互聯共享。群眾預防接種、家庭醫生簽約、醫院看病、醫保報銷、出生登記、社保卡申領……這些曾散落在“數據小房間”的信息,如今被分類碼放得整整齊齊,像圖書館的藏書一樣隨用隨取。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